一、构建一体联动机制,实现移风易俗改革“有章可循”。一是夯实属地责任。按照“镇级—村级—网格”三级负责的要求,建立属地管理负责机制,对属地内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高价彩礼等不良习俗,不定时开展上门“三提醒”活动,由网格员、社区“两委”、红白理事会分别上门向新人、父母、亲人朋友送上祝福并进行防范不良习俗的提醒。二是强化部门联动。主管部门齐抓共管,纪委监委、宣传、民政、教育、农业农村等业务部门协同作战、凝聚合力,加强对全区婚姻服务领域从业人员、餐饮服务单位等有关行业的教育监督管理,自觉抵制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的不良风气,示范引领全社会形成节俭之风。二是修订村规民约。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明确红白喜事操作标准、实施流程,规范群众行为。目前全区175个村(社区)均实现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
---此处隐藏404字,下载后查看---
二、建立多元宣导机制,实现移风易俗改革“有目共睹”。一是广泛实行群众自治。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乡贤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乡贤能人等在农村风俗养成中的带动和推广作用。街道组织老党员、单元楼长组成移风易俗宣讲队,利用“板凳党课”宣讲品牌,开设移风易俗流动课堂,将广场、公园、小区打造成为新的宣传阵地,引导群众转变旧观念、树立新风尚。二是大力引入志愿队伍。组织“小周老师”“思政大先生”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活动。截至目前,组织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80余场次,开展“新农村、新生活、新风尚”观影活动60余场次。同时,注重运用社会宣传手段,依托户外大屏滚动刊播《齐人有礼新风十条》等公益广告20余万次,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在农村大集发放宣传单、明白纸、倡议书1.2万份,实现了城乡宣传全覆盖。三是创新宣讲活动形式。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小戏小剧文艺产品创作、展演活动。编排创作了《爱的启程:彩礼之变》《高价彩礼为哪般》《厚养薄葬是为孝》等情景小剧、快板快书、三句半等文艺作品,常态化在婚姻登记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邻里节”、“黄河大集”等活动现场开展移风易俗小戏小剧演出和宣传。国庆期间,专题策划开展了“中国礼·新国潮”“文明拾遗”等移风易俗短视频系列宣传。截至目前,各镇办、有关部门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创作生产各类宣传品57个,全区阅读量和转载量达358万人次,相关作品、工作经验被省市多家媒体报道。四是构筑新型婚育文化。联合团委、妇联等单位开展“幸福联线公益红娘”项目暨“移风易俗巾帼先行”主题活动,组建了由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组成的“公益红娘”志愿者队伍,为单身青年组织线下联谊活动7场,发布交友信息120余条。依托“**女性”“志学”等宣讲品牌,倡扬不比彩礼比人品、不比排场讲文明的新风正气,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
三、完善问题处置机制,实现移风易俗改革“有的放矢”。一是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制定《**区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开展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建立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区委组织部等21个部门为整治工作成员单位,建立挂点包联机制,以区委社会工作部等11个单位各挂包1个重点行政村的模式展开整治工作,深入教育宣传发动群众。二是恶俗婚闹密切巡查。组织镇办村居开展婚礼统计摸底,在婚礼举办当天安排工作人员在辖区范围内巡查,及时进行文明婚庆提醒,区公安分局在多平台发布《低俗恶俗婚闹行为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公告,禁止在婚庆活动中实施低俗、恶俗婚闹行为,并深入镇村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讲,以案释法,呼吁公众增强文明意识,崇尚文明新风。三是榜样典型示范引领。通过“一网三联”对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并给予积分兑换等奖励,对不孝敬父母等行为则倒扣积分、批评曝光,让广大村民深受教育、引以为戒,以榜样力量引领和带动更多人践行移风易俗,群众郭素卿因孝老爱亲感人事迹获评“中国好人”。
四、深化激励保障机制,实现移风易俗改革“有力支撑”。一是强化资金扶持投入。区财政专项列支移风易俗工作经费,每年定期划拨款项至各镇办、村(社区),用于支持红白理事会运作、宣传物料制作、文艺作品创作展演等关键环节。对在移风易俗改革中表现优异、成果显著的村(社区),给予额外资金奖励,助力其升级改造红白喜事举办场地,购置音响、舞台等设备,打造文明、简约且具仪式感的公共空间,确保移风易俗活动开展硬件过硬。例如,部分乡村利用奖励资金搭建起乡村礼堂,既满足村民操办红白事需求,又能作为文化活动中心,日常开展宣讲、观影等多元活动,一举多得。二是建立人才培养体系。针对移风易俗宣讲、文艺创作、活动组织等工作,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邀请民俗专家、文艺骨干、资深社工等专业人士授课,为基层工作者、志愿者“充电赋能”。设立“移风易俗人才库”,将表现突出的宣讲员、编剧、导演、活动策划人等纳入其中,在项目承接、资源调配等方面给予优先考量,激发人才投身移风易俗事业积极性,逐步形成一支扎根乡土、业务精湛、富有热情的专业人才队伍,为改革持续推进筑牢人力根基。
五、推动长效融合发展,实现移风易俗改革“有增无减”。一是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将移风易俗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考核指标体系,作为衡量乡村文明程度、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尺。在特色田园乡村打造、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把移风易俗文化元素融入村庄规划设计,绘制移风易俗主题墙绘、建设民俗文化馆,展示传统民俗精华与现代文明新风对比,让村民在日常起居中感受移风易俗内涵,以文明乡风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筑牢精神基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二是与文旅产业巧妙结合。挖掘本地移风易俗民俗故事、文艺作品,开发特色文旅线路、民俗体验项目。比如,以移风易俗小戏小剧演出场地为依托,串联周边景点、农家乐,推出“观民俗演出、赏田园风光、品农家美食”一日游产品,既传播移风易俗理念,又丰富文旅业态,吸引游客纷至沓来,让文明之风借助文旅产业“翅膀”飞得更远,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持续擦亮**区文明“招牌”,稳固移风易俗改革长久成效。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