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人社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更新时间:2025-01 来源:网友投稿

(一)全域打造“没有围墙的”乡创基地。锚定搭建全域创业就业共富平台,持续深入打造“没有围墙的创业园”,让城市趋于饱和的创业资源向海岛乡镇辐射导出,推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全区乡村振兴的产业优势及经济优势。预计在11月底前累计挂牌8个乡创基地,基本建成覆盖全区具有鲜明海岛特色的全域创业基地网络。全省“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建设现场会在我区成功举办,副省长张雁云作出批示;相关做法被《浙江信息(工作交流)》刊发,获副省长李岩益圈阅;经验文章获《浙江日报》头版刊登报道。该做法成功入选2024年度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名单、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经验向全省推广清单(第一批)和舟山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第一批“最佳实践案例”。

(二)全面发展“覆盖城乡的”零工市场。拓展完善零工市场(驿站)向海岛乡镇、产业平台拓面延伸的就业增值服务体系,形成“城区带动—镇街拓展—村社辐射”的综合服务矩阵。今年以来,新建展茅、六横、桃花等3家零工驿站,舟山国际水产城零工市场获评全省首批省级示范零工市场。锚定就业结构性矛盾,分行业、分领域、高频次开展定制化招聘会,促进就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截至9月,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860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3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8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1.39%。

(三)全力构建“一人一技的”培训制度。聚焦健全服务全产业链、面向全体劳动者、贯穿全生命周期的“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依托职业(技工)院校、工匠学院、零工市场(驿站)等平台,开展订单式、靶向式、嵌入式技能培训,形成“职工增技、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良性循环。今年以来,创新编制了《“海工匠星”船舶技能人才培养行动》特色任务清单,挂牌启用了XX区技能人才评价管理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数7661人次,新增技能人才4316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252人,其中持证数字高技能人才221人。

(四)全盘构筑“城才相契的”人才高地。建立高校毕业生市场化常态化就业促进机制,高密度、多频次、规模化开展校园招聘、就业双选会、“老爸老妈宣讲会”、浙海大“XX季”等系列活动,积极引导XX本地生源留普和外地高校毕业生来普就业。截至9月,新认定2家见习基地,开发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85个见习岗位,累计引进高校毕业生3511名。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在科学技术研究、人才培养使用等方面的优势,鼓励高层次创新人才从事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研究,目前招引博士2人。

---此处隐藏1571字,下载后查看---

2025年,XX区人社局将坚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等方面,塑造更优变革性实践、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实施就业创业提质工程。深入打造“没有围墙的创业园”,构建开放包容、活力多元、可持续发展的城乡一体全域创业生态。到2025年底,建成覆盖全区的具有鲜明海岛特色的创业基地网络。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重点从优化就业生态环境、推进产业就业协同、构建就业多元服务机制、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等四个方面发力完善就业优先体系,全年新增就业11100人,重点群体实现就业95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50人。

(二)实施社保惠民提优工程。基于参保扩面资源趋向饱和,扩面空间不断收窄的现状,联动公安、卫健、税务等部门,全面摸排并精准锁定中断缴费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加强点对点政策宣贯,稳步推进参保人数“量”的增长和参保结构“质”的优化。针对全区绝大部分工伤职工集中于9-10级损伤程度较轻的情况,采取摆摊设点式、进场指导式、授课座谈式宣传,有效增强广大企业职工工伤预防意识,切实降低我区工伤发生率及工伤保险支缴率。

(三)实施人才引育提效工程。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战略规划,加大对经营情况较好的行业企业、新落地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需求排摸力度,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留普就业率实现新突破,2025年计划引进高校毕业生4500人以上。创新探索“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模式,为有创业需求的技能人才提供项目策划、资金筹措、团队建设、市场推广、跟踪扶持等全链条服务。完善以优质企业为主体、以职业院校为基础、培训机构为补充的技能人才共育雁阵格局,力争2025年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达3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达36%。

(四)实施和谐劳动提标工程。探索构建各部门通力合作的根治欠薪处置体系,全面开展劳资纠纷风险隐患排查,以工程建设领域和船舶修造、远洋渔业、水产加工业等欠薪易发多发行业企业为重点,一企一策“量身定制”风险预警、合规体检、整改指导等助企服务,力争全年安薪指数达95分。坚持劳动人事争议处理“调、裁、治”融合发展,加大金牌调解组织培育力度,强化基层调解组织力量建设,联合信访、综治、法院、司法等部门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体系,实现咨询、受理、调解、仲裁“无缝对接”,力争全年无讼指数达9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