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深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一是强化全会精神领悟。把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专题学习研讨*次,全室干部撰写心得体会*余篇。深入剖析全会精神内涵,结合政研工作实际,明确以创新思维推动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的方向,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拓展多元学习渠道。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各类学习活动。线上借助学习强国等平台,干部日均学习时长达到*小时以上,学习积分人均增长*分;线下举办“政研讲堂”*期,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政策解读、理论讲授等,累计培训干部*人次,有效拓宽干部知识视野,提升理论素养。三是推动学习成果转化。将理论学习与政研工作深度融合,围绕全市重点工作开展调研课题*个,其中*个课题成果转化为市委决策文件或工作举措,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二)完善制度体系,压实工作责任。一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明确室领导班子、各科室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权重占比达到*%。全年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督查*次,确保责任落实到岗到人。二是优化舆情监测制度。建立24小时舆情监测值班制度,配备专业舆情监测设备和软件,对涉及全市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舆情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全年共监测到舆情信息*条,及时处置负面舆情*条,有效维护了全市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稳定。三是规范信息发布流程。制定信息发布审核制度,明确信息发布的审核主体、审核标准和审核流程。对在市委政研室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的信息,实行“三审三校”制度,全年共发布各类信息*条,无一差错,确保信息发布的准确性、权威性和安全性。
(三)聚焦网络阵地,净化舆论环境。一是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对市委政研室官方网站进行升级改版,优化页面设计,丰富栏目内容,网站年访问量达到*人次,同比增长*%。同时,加强AAA公众号运营管理,推送政策解读、调研成果等优质内容*期,粉丝数量增长*人,影响力不断提升。二是强化网络舆情引导。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人数达到*人,开展网络评论培训*次。在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舆情事件中,及时发布正面引导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全年共撰写网络评论文章*篇,跟帖评论*条,有效引导网络舆论走向。三是开展网络安全整治。定期开展网络安全自查自纠工作,对室内部网络系统进行安全检测和漏洞修复。全年共进行网络安全检查*次,修复漏洞*个,安装网络安全防护软件*套,有效防范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风险,保障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此处隐藏3455字,下载后查看---
三、2025年工作谋划
(一)夯实理论根基,提升思想引领力。一是构建系统学习体系。制定系统的理论学习计划,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深入学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专题培训班*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系统授课,引导干部全面、深入、系统地理解党的创新理论,提高政治站位和理论水平。二是强化学习成果转化应用。建立理论学习成果转化评估机制,对干部在工作中运用理论成果的情况进行量化评估。要求干部在开展调研、撰写报告、制定政策时,必须明确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确保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每年评选出一批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优秀案例,并在全室进行推广,激发干部学以致用的积极性。三是创新学习形式与载体。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平台,线上开发“政研理论学习APP”,设置课程学习、在线测试、交流互动等功能模块,方便干部随时随地学习;线下建设“理论学习实践基地”,组织干部到红色教育基地、改革发展前沿阵地等进行实地学习和实践锻炼,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学习效果。
(二)强化网络管理,增强舆论引导力。一是提升网络舆情应对水平。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内部选拔等方式,充实网络评论员队伍,人数达到*人以上,并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舆情分析、危机公关、舆论引导等方面,每年培训不少于*次。建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演练机制,每年组织演练*次以上,提高网络评论员在实战中的应对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二是扩大网络平台影响力。制定网络平台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定位和发展路径。优化市委政研室官方网站和AAA公众号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信息质量和传播效果。加强与其他主流媒体、政务新媒体的合作与互动,通过互推互转、联合策划等方式,扩大信息传播范围,提高平台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在2025年,网站年访问量增长*%以上,AAA公众号粉丝数量增长*人以上,阅读量、分享量和互动量显著提升。三是筑牢网络安全防护屏障。加大网络安全投入,购置先进的网络安全设备和软件,建立网络安全监控中心,对网络系统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加强干部网络安全培训教育,每年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培训不少于*次,提高干部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定期开展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漏洞修复工作,确保网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有效防范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风险。
(三)优化队伍建设,激发工作新活力。一是引进培育专业人才。制定人才引进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新闻传播、网络技术、舆情分析等专业背景的人才,充实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定向培养和在职进修项目,每年选派*名优秀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提升干部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二是完善业务培训体系。制定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业务培训规划,根据不同岗位和业务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培训课程。培训内容涵盖理论知识、政策法规、业务技能等方面,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演练、实地调研等多元化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年组织业务培训不少于*次,确保干部业务能力持续提升。三是稳定工作队伍力量。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岗位激励机制,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先考虑。加强对干部的人文关怀,关注干部的工作和生活需求,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干部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减少人员流动性,保持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四)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执行力。一是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政研室牵头,联合宣传、网信、公安等部门,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情况,分析研判形势,协调解决问题。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挑战。每年召开联席会议不少于*次。二是强化监督考核机制。完善意识形态工作监督考核制度,细化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市委政研室年度综合考核体系,权重占比提高到*%以上。加强对各科室意识形态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和考核评估,对工作不力的科室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构建意识形态风险预警体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社会热点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意识形态风险点。制定风险预警预案,明确预警级别、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将风险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