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XX区政务服务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应用推广省政务服务2.0“一网通办”平台及24小时自助服务,建设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创新餐饮准营准贷一类事改革、开竣工审批改革等特色举措。审批制度改革经验做法被《光明日报》刊登,人才就业增值服务集成改革被省委改革办《竞跑者》录用,餐饮准营准贷一类事改革入选《浙江信息(每日简报)》。
一、2024年亮点工作总结
(一)改革创新,推动政务服务优化升级。一是深化“促产一件事”改革。以“促开工”压缩施工前许可审批,以“促投产”助力投产达效,以“促融资”加快融资速度,三措并举提高工业项目审批效率。全年完成16个“促投产”项目,4个“促融资”项目。二是推出开竣工审批制度改革。出台《XX区工业项目开竣工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推行“分阶段”开工和“分层、分栋验收”“甩项验收”等13条改革举措,提升开工审批时间40%以上,验收投产时间30%以上。三是创新餐饮准营准贷“一类事”改革。联合市监、执法等部门优化餐饮企业开办及融资流程,在仙岩、娄桥便民服务中心试点后全区推广,全年累计办理餐饮准营准贷“一件事”1553件,整体办理时效缩短75%以上。四是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围绕“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建设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打造“17N”服务体系,全年联合政策服务板块于镇街企业服务中心开展企业赋能培育场次365次,惠及企业1512家,通过构建问题化解三层研判体系,累计收集企业问题1265个,化解率达100%。
(二)数字赋能,实现政务服务高效便捷。一是强化一网通办和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按照“应用尽用”原则,区级政务2.0事项1317项,认领率100%,对重点单位进行“一周一通报”制度,实现一网通办率99.75%,掌办网办率指标94.34%。一件事一次办方面,按要求部署推进国务院13项一件事一次办和省市其他“一件事”改革事项,20多项一件事已持续办件。二是持续落实跨区域通办。推行全市通办、跨省通办、长三角“一网通办”、“侨务全球通”,实行以掌办网办为主、线下大厅办为兜底的办理模式,全年“侨务全球通”平台接受参观调研3次,接受咨询500余次,侨务通全平台包括温州政务通平台共办理业务437件,总办件量全市第一。三是切实督促“差评”处置。全年处理主动评价91987个,满意率高达99.99%。共收到差评248个,各相关窗口及分中心迅速响应并处理,截至目前,均已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申诉,实现“零差评”。四是优化超期件预警制度。落实专人负责制,对“今日到期件”和“超3天未受理件”实施有效预警,全年发出临近超期提醒预警6359件次,超期件与去年相比同比下降98.99%。
(三)聚焦基层,促进政务服务便民利民。一是加强中心标准化管理。强化日常监督,对考勤、外出等情况进行月度汇总,全年累计开展日常督查1314余次,采取有效措施整改不规范行为9次。进一步做好“万人评议”工作,每季度对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明察暗访,全面汇总2024年万人评议数据。二是下放便民服务事项。构建区级部门与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协调指导机制,下放人社、医保、不动产等服务事项,全年共办理14009件。深化“代办”机制,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便捷服务,全年各镇街共代办服务事项32107件。三是完善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区。统一自助服务区标识体系,指导建立自助服务区运行管理机制,24小时自助服务区全年共自助办件11467件。四是推广应用中介服务平台。加强“网上中介超市”事后监管,通过每月回访掌握合同签订、服务质量等情况,全程跟踪管理70多个项目。推动部门、镇街中介比选项目数,全年完成比选项目107个,最高限价275万元,中选金额215万元,下浮率达21%。
---此处隐藏1315字,下载后查看---
(四)清廉招标,织密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网络。一是拓宽公职人员监管范围。联合区纪委、监察委修订招标投标“打招呼”登记报告制度、标前廉政提醒制度,将监管延伸至小额项目并常态化执行。全年共有1056人签订“打招呼”登记表,59人签订廉洁告知书。二是加大招投标领域专项治理。印发《2024年XX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强化专项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信息共享、提前介入等工作机制,加强案件协查协办和执法力量。全年共发现违法行为线索19条,立案19件,判实刑9人,缓刑5人,处罚金额1560万元。三是规范场内执业行为。同步实行代理评价制度,核对代理人员“代理码”,标后督促招标人评价代理公司,执行“一代理一评”,全年对7个代理人员进行扣分处理。实行评标专家信用评价制度,按《省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联合各行业监管部门对专家评标行为打分。四是持续开展无感监测。按照省营商环境无感监测指标,针对异常指标进行分析研判,派专人与相关部门对接,定时提醒招标人与代理机构,尽可能缩短业务办理时间。
二、2025年重点工作思路
(一)切实抓好审批改革。一是做深开竣工审批制度改革。强化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审批帮代办,通过专人指导、入企走访等方式,解决项目验收急难愁盼问题,加快重点项目竣工投产速度。预计2025年集中开展3-4次走访调研,完成10-15个重点工业项目审批指导与代办服务。二是做实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将服务板块下沉至1楼审批大厅,集中设置6个增值服务专窗、1个特色服务专区,纳入电子营业执照、人才就业增值服务集成改革、餐饮准营准贷一类事等特色改革事项。三是做细涉企问题闭环解决。将涉企问题全量录入“帮企云”平台,按照问题难易程度,区分四个层级,落实高效协同、问题复盘等举措,提升涉企问题高效闭环化解工作水平。
(二)不断增强服务标准。一是提升“一网通办”及“一件事”指标。对标省市工作目标,重点督导公安、人社,持续提升“一网通办”指标。按上级部署要求,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工作,重点提升每百人办件量指标。二是提高差评和超期件处理效率。完善“好差评”件的处理流程,加大对超期件的预警和处理力度,降低超期受理和超期办结件的发生率。三是形成中心标准化体系。针对性地执行窗口卫生、服务态度等方面的专项监督,实施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季度明察暗访,为2025年万人评议活动提供数据支持。
(三)严格执行交易监管。一是推行智慧监管系统试点。成立工作专班,与区纪委“双牵头”形成横向协同机制,不定期召开专班会议、处置件复核会议。建立会商研判机制,规范处置办件、复核流程,做好省系统和串围标“冒烟”系统的交叉核查。常态化组织从业人员学法规党纪和负面典型案例。二是实现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推广使用电子招标文件范本,扩大试点单位,逐步实现全区限额以下工程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三是加大不良行为查处力度。加强宣贯,对开标项目的投标人行为进行抽查,对履约过程检查中发现的不良行为录入系统进行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