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卫生健康事业肩负着重要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新局面,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保驾护航。
一、以基层为核心,筑牢健康服务网底
(一)强化资源下沉,夯实基层基础。基层是卫生健康服务的前沿阵地,要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型帮扶关系,选派专家定期到基层坐诊、查房、带教,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改善基层医疗设施设备条件,确保基层有能力为群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服务。完善基层医务人员激励机制,提高基层岗位吸引力,稳定基层人才队伍。
(二)优化服务模式,提升就医体验。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个性化定制,根据居民健康需求提供精准的医疗保健服务。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引导群众合理就医。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培训等,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此处隐藏3345字,下载后查看---
六、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凝聚健康共建力量
(一)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群众满意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窗口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建立健全群众满意度评价机制,定期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二)动员社会参与,形成共建格局。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组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卫生健康事业。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服务、健康促进活动、扶贫济困等工作。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社会力量参与卫生健康事业创造良好条件。加强与社区、乡村等基层组织的合作,共同推进卫生健康工作。
(三)关注特殊群体,体现人文关怀。加大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贫困人口等特殊群体的健康关爱力度。建立健全特殊群体健康服务保障机制,为特殊群体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治,开展免费体检、健康咨询、康复指导等服务。积极推进健康扶贫工作,落实健康扶贫政策,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我们携手共进,砥砺前行,共筑人民群众的健康之基,共享健康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