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应 “以物育人以物化人”

更新时间:2022-10 来源:网友投稿

一是实用性欠缺。不少城市设计过度重视空间形体、街道景观等表象性研究,重感官设计、轻功能考量,往往追求不切实际的所谓“宏大”效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设计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导致设计效果与群众需求不一致。二是简单模仿。城市设计应当是顺应城市自然肌理,结合民族风格、地域特征和时代精神凝练城市的个性特色,并充分体现在城市建筑上,应该是一种创新创造,而不是简单复制。三是纸上作业。现在很多的设计都是纸上画画,没有对当地的历史、人文、自然等资源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城市及项目的文化缺乏发掘和点化,甚至没有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导致项目从纸上到地上的时候,出现“水土不服”,成为“插进去”的建筑,而不是“长出来”的建筑。四是缺少人性温度。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是为人服务的,这种美好要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为前提。城市设计应当以人的行为和感受为依据,营造出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有些城市作品设计过多关注其本身的形象等外在的东西,对人的获得感关注不够,缺少一定的人文关怀。

当然,刚刚说的这些问题,在宿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过。正是源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破解,近年来,我们在提升城市设计水平上作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国人的信仰是具体的、繁复的、物质化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顺势而为,以物育人,以物化人,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生活习惯,提升人文素养。围绕着“物”与“人”的关系,应该把城市设计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物应人”,就是通过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第二个层次是“以物育人、以物化人”,就是通过城市设计,以更好的产品改变人。在具体工作中,宿迁重点做了五个方面。

---此处隐藏1487字,下载后查看---

围绕创新创意设计建设模式。什么是创新创意呢?介绍宿迁的几个做法:一是“策创营”前置。我们创新推出了“策创营”前置模式,在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前,邀请知名团队提前对项目的策划、创意等进行专题研究,使项目能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满足群众需要。二是园林绿化“333”工作法。第一个“3”,即田野调查、历史调查、风情调查,通过融入历史故事、人文风情等来增强园林绿化内涵;第二个“3”,即主题、技术、艺术,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增强园林绿化效果;第三个“3”,即可观赏、可进入、可共生,通过打造景观、生态、休憩相融合的复合型绿化,提升人与自然的亲密度、和谐度。三是建立具美评审机制。具美评审机制是宿迁独创的一项制度,具美一词出自《晋书》,就是完美、都美的意思。我们为了使城市景观达到形式与意境的完美统一,打造最美的城市景观,创新推出了具美评审机制,借助艺术家特有的美学思维为景观项目把脉问诊,使景观项目规划建设更符合美学要求。

围绕标准导则设计基础设施。我们按照“每一个项目建设和每一个工程推进都制定过细的标准导则”的思路,先后制定了园林绿化、户外广告、公厕、城市家具等100多项城市建设管理标准导则,以导则的建立和运用,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在城市建设方面,对园林绿化、道路管网、菜场等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均设定导则标准,明确具体建设参数,让城建项目整齐划一、协调一致。在城市管理方面,在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场经营管理等重点领域,过细制定一系列城市管理标准导则,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比如落叶景观路,到了秋天,落叶是不扫的,但仅仅不扫是做不出落叶景观的。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导则,创造性地打造了“落叶落英景观”,让萧萧落叶、翩翩花瓣成为了城市的一道美丽风景。

围绕文明养成设计城市气质。首先,将文明实化为一个个规矩。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颁布一系列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使市民行为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比如,晾晒是无法回避的需求,我们为城市小区专门设计了晾晒区,供小区居民晾衣服、晾被褥。其次,将文明细化为一个个标准。文明既需要刚性的规则制度来形成,也需要细致的设计来提升,我们通过在公共场所设置指示指引标识,对市民在公共场所的行为作出引导,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水准。第三,将文明内化为一个个习惯。从柔性引导教育入手,制定《宿迁文明20条》,并常态化开展“文明倡导、文明劝导、文明规范、文明实践”四大行动,有效促进了市民文明自觉。

(作者为宿迁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