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文在《群众》刊文:培育良好心态 凝聚向上力量

更新时间:2022-10 来源:网友投稿

社会心态即社会的心理状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和反映。良好社会心态是社会有序运行、规范运转的重要基础,对一个国家、民族、地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在人的头脑里、心灵里搞建设,做的是人心的工作,与社会心态建设密切相关。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要引导人们增强自信心、强化责任心、激发进取心、保持平常心,不断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

更加重视社会心态建设

---此处隐藏10304字,下载后查看---

 

加强心理分析疏导。加强对各类社会成员心理特点的分析把握,密切关注人们的心理诉求和情感寄托,关注人们的心理心态变化,针对经济社会转型转轨中出现的安全感、信任感、稳定感等方面问题,针对人们压力感加重、紧张感增强、失衡感加剧、困惑感上升等情况,切实加强思想引导、情绪疏导、心理调节。注重人文关怀,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状况和接受习惯,拓宽人们表达、倾诉的渠道,加强理性沟通、良性互动,突出做好利益受损群体、弱势群体、社会边缘群体的心理服务,对群众存在的意见、出现的不满情绪、产生的非理性心理积极进行疏解,消除认识上的“疑点”,解开思想上的“疙瘩”。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人们自我调节心态、释放心理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善于换位思考、理解他人,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促进人的心理和谐。

 

加强矛盾协调化解。坚持既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的解决。建立健全顺畅的社会沟通机制、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切实保障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充分表达,促进提高表达的理性化程度,让群众不满情绪有机制有平台得到释放,使失衡心理能够得到平衡。健全和完善群众工作机制,构建群众工作网络体系,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和教育、协调、调解等办法化解群众的各种矛盾。加大改善民生力度,推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加重群众负担的行为,切实消除引发社会负面情绪和极端心态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