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双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02 来源:网友投稿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关于“双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探索建设与XX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物流体系,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自5月上旬开始,深入经开区、XX镇、XX镇及部分物流经营主体与相关企业实地调研,召开多个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和建议,并赴外地考察学习,形成本报告。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异军突起,为畅通经济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流通效率,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市委、市政府不断完善保障措施,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能力,我市现代物流蓬勃发展。

1.物流发展基础得到夯实。一是贯通物流“大动脉”。全市将拥有2条国道、3条高速和5个高速出口,合九铁路、合安九高铁贯穿全境,建成省县乡村道路4000余公里,顺利实现了物流“大动脉”与“毛细血管”的有机结合。二是打通物流“中梗阻”。目前,我市拥有登记注册货运物流公司和个体户221家,办理道路运输许可的货运公司30家,邮政寄递企业12家,拥有4.5吨以上货运车辆382台,货物年周转量11000万吨公里。三是畅通物流“微循环”。推进XX和沐物流与43家社会物流、快递公司合作,实现日均

揽件派件超15万件,开通17条物流配送线路,覆盖所有行政村。邮政开通全市干线邮路5条,农村普服投递段道37条,29条农村末梢邮路实现机动车投递。

2.三级物流体系初步形成。一是物流配送中心发挥枢纽作用。2017年,支持XX邮政分公司在中合产业园建成总面积2700多平方米的市级物流配送中心,顺利实现了包裹快递分拣转运、工业品转运配送等功能作用。二是乡镇分拨中心发挥桥梁作用。我市拥有XX四个乡镇分拨中心,全面辐射全市16个乡镇,大大缩短了流通时间,提升了物流效率。三是物流触角向基层延伸。邮政物流配送中心在农村设立物流站点237处,自提点167个,全市183个村居均实现“取件不出村、发件不离镇”。

3.寄递物流服务降本增效。一是需求逐年增大。全市年人均收寄快件从2015年的人均不足1件到2020年人均超100件,全市物流需求呈指数式增长。邮政2020年全年进口邮件1358万件,出口邮件1307万件,日均进出口邮件7.3万件。二是效能得到提升。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运用,顺利实现了平台化的资源集聚、智能调度、全链协同,从而进一步缩短了快递物流距离、提升了效能,我市与周边相邻省份快递基本实现“一天直达”。三是成本大幅下降。效能的提升进一步降低了快递企业运营成本,我市

---此处隐藏18827字,下载后查看---

具等设备,采用标准化物流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进行标准化物流运营。积极引入机器人等先进设备用于物流自动分拣,稳步提升我市物流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3.推进仓储物流智能化。依托我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以及与合肥、武汉、南昌、南京等四大省会城市“三小时都市圈”的区位优势,加强与京东、邮政、顺丰等大型物流企业合作,尽快建立智能云仓,全面推进仓储物流自动化,全面提升我市物流仓储能力。

(六)优化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要着力破除物流发展在财税、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壁垒,多为现代物流发展“开绿灯”,全面促进现代物流业和“双循环”经济发展。

1.进一步完善物流业财税支持政策。根据物流产业特点和物流企业一体化、社会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程度,加强物流项目储备,积极申报国家支持物流发展专项资金,研究完善我市鼓励物流业发展的相关减免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规范政策支持标准,让支持政策更“接地气”。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在信用贷款方面保证物流企业与工业企业一视同仁、同等待遇,要重视物流金融产品的开发和担保方式的创新。

2.

 

 

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在加强和改善管理、节约土地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我市国土空间规划并切实指导物流园区发展专项规划编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纳入规划的物流园区用地给予重点保障。

3.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在XX学校建设现代物流产业教育基地,为企业培养输送不同层次物流人才,帮助企业开展订单式物流人才培训。深入开展“双招双引”,积极引进物流领域专业人才,兑现落实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妥善解决物流专业人才后顾之忧,让他们更好服务于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