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主要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辩证的思维、系统的观念和创新的举措,深入分析研判农业农村工作阶段性特征,全面系统整体研究谋划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着力擘画X农业现代化的新蓝图。这次会议召开之前,我专门听取了农业农村部门工作汇报,市委常委会审议了今天会议下发的《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任务清单》《农业科技示范乡镇创建方案》《鼓励支持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一线若干措施》《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发展贷款贴息办法》等文件,这几个文件构成了全市今年和未来一个时期推动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再上新台阶的主要政策体系,希望全市上下认真学习,抓好落实。
这里,我围绕“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体系,提升乡村建设整体水平,加快X农业现代化进程”主题,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以战略眼光和系统思维深化X农业农村发展特点的认识
农业农村工作始终是党的工作重心。农业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在每一个不同发展阶段,需要对形势进行分析和认识,从分析和比较当中得出科学结论,从而指导工
作深化,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
要以战略眼光深化认识。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要认识到农业农村工作是国之大者。以农为本是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尽管现在全国城镇化率提高到65%,比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的17%,提高了近50个百分点,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一个农业人口大国。美国以5%的农业人口支撑95%的城镇人口生产消费,这在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中国耕地面积远远小于美国,任何一个时代,中国的农村都会保留大量的人口,不可能走像美国这样的西方发达国家以极少农村人口支撑农业发展的路子,以农为本是资源禀赋决定的基本国情。二要认识到农业是财富之本。人类文明是从农业开始的,人类脱离茹毛饮血,首先进入的是农耕文明时期,然后从农业产出物中发展起了最早的轻工业——纺织业,再由纺织业带动机械的发展和动力的改进,才产生了机械制造工业和重工业。所有国家的工业发展历程,都是从农业发展到轻工业、再到制造业和重工业的路子,本质上讲农业是财富的根本。同时,人类生产生活的必需品,绝大多数来自土地产出,人类生存所需的粮食、肉食、奶都来源于农业,这就是农业的地位。因此,我们要有战略眼光,把农业作为全盘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此处隐藏17302字,下载后查看---
核,要把“三线三区”建设纳进来。要突出抓好厕坑灶改造,因地制宜,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建设的方法,就是不搞大拆大建、抓实拆乱改建。我市的村庄格局是多年来形成的,没有大拆大建的必要,也没有大拆大建的可能。拆乱就是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临时建筑,清理粪堆、土堆、柴草堆。改建就是外改风貌、内改格局。外改风貌要按照关中文化元素、黄土高原特点和陇东民居特色来改,让农村有乡土气息,有民居特点,做到和而不同。内改格局就是改造房屋的格局和功能,积极创造条件划分出卧室、客厅、卫生间、储物间等不同功能区域,发挥出房屋最大使用效益。对农村灾后重建和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一定要重视房屋格局和功能,做到更保暖、更合理、更整洁卫生。
二要坚持软硬并举,突出整体效益。把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统一起来考虑,让农民有获得感就是效益。一方面,要做好“土特产”文章。“土”就是乡土资源和乡土气息。无论产业培育还是房屋建设,都可以用好乡土资源,体现乡土气息。比如建筑材料的选择,就可以突出一点乡土气息,而不是非贴瓷砖不可。现在上海最好的建筑仍然是外滩的建筑,而外滩建筑能够存在100多年仍然看起来很好,就是因为它是最接近自然的颜色,接近自
然的颜色是最持久的。“特”就是地域特色和农村特点。我们的地域特色就是陇东黄土高原特色,比如窑洞就是极具黄土高原特色的建筑。农村和大工业化生产不同,它是个体劳动,以家庭为基本单元,而且具有明显季节性特点,因此要围绕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生活方式来体现农村建设的特点。“产”就是产业培育和产业增长。要立足X农产品特点,拓展规模,延长链条,做优品牌,提升增收效益,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另一方面,要“面子里子”一起抓。就是要把基础设施改善与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相比于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民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更难,工作也更持久。要把公共环境、家庭卫生、个人文明生活习惯养成结合起来加以引导,实现村容村貌与群众精神风貌都有较大提升。
三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突出内生动力。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建设乡村也好,培育产业也罢,只有农民愿意干的事,才能干好;只有农民愿意接受的产业,才有持久发展的动力。农民是建设的主体,是投资的主体,也是受益的主体,要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积极性,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和方式,把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建立在农民参与、农民支持、农民受益的基础上。要激发农民首创精神。最大的智慧来自于基层。我们许多工作要做好,都需要从农民那
里获取营养。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不是小平同志随意提出的,而是有像小岗村这样的群众自发改革和试点创新为基础,才在全国推广开来。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领域,农民的智慧远比干部要多得多,这一点大家不要轻视。关键是要激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创新,善于引导,把农民首创出来有效的东西和做法,总结成经验加以示范和推广。要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乡村建设最终要靠农民,所以农民的素质决定了乡村建设的水平。要围绕劳动技能、科技意识、市场观念三个重点,实施大规模有针对性的农民培训,整体提高农民素质。
四要坚持三治融合,突出乡村善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之一。农村的特点是熟人社会和个体劳动。熟人社会有弊端也有优势,我们要用好优势克服弊端,把乡村善治作为乡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一方面,要探索德治法治自治融合的有效方式。首先,德治是基础。要用村规民约来搞约束,用道德典范来搞引领。村规民约也要抓住要害,把农村最容易发生的邻里纠纷、婚姻纠纷、婆媳关系、赌博邪教等问题作为约束要点,像当年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样,制定真正具有约束力的村规民约。要树立一批道德典范,包括孝敬公
婆的好媳妇、热心公益的好家庭等,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其次,法治是保障。根据“三农”工作特点,将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民法典》等作为农村普法的重点,加大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治意识水平。要针对农村多发易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积极研究化解防范的措施,通过前端预防抓好治理。再次,自治是关键。村民自治是宪法规定的。能不能把自治落到实处,则是善治的关键。要建立激励机制,规范提升现有的道德积分、评星评级等激励办法,创新推出一批更能体现村民自治、更具操作性、更容易被群众接受的措施办法,发挥激励作用。要强化约束措施,坚持警示、惩戒以及必要的经济处罚多措并举,对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实施曝光,让群众养成在自我约束环境下生产生活的习惯。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围绕党支部这个核心,充分发挥村委会、共青团、妇联、红白理事会等村级组织作用,建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体系,形成乡村善治的合力。要加强以自治为基础的农村社会治理,突出村级治理非权力因素这个特点,充分发挥村干部威望高、德行好、能力强的优势,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有效提升乡村文明程度,让农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让乡村振兴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老笔杆儿网 laobigan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