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08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系统治理、靶向发力、久久为功,加快补齐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的短板弱项,不断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牢记嘱托主动作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持之以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深入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扎实做好中央和省委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环境更优美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坚持用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凝心聚力。**市委、市政府着眼于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战略机遇,自觉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行动,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开展了一系列打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工作,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的山川大地实现了由浅绿深绿的历史性转变。

(二)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相继出台了《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市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措施,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长足发展和持续开展提供了依据。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建立生态环境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机制和跨省际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全面推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推动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此处隐藏3518字,下载后查看---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摆在首位,不断解放思想、积极作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全力把革命老区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努力交出一份黄土高原的绿色答卷。

(一)夯实生态环境基础,筑牢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屏障。加大封山禁牧力度,在增绿、护绿、管绿上下功夫。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因地制宜,实施人工植树种草、封山育林草、飞播造林,积极推进国土绿化。持续巩固和提升退耕还林成果,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逐步优化林分结构,加快低质低效林草改造,提高森林质量,构建稳定的林草生态系统。全面落实四水四定河湖长”“林长责任制,强化延河、洛河流域保护治理,努力建设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二)坚持系统保护治理,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遵循生态系统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加大能源化工等重点领域的协同治理力度,加快实施一河一策”“一断一策及主要河流水体达标治理项目,确保**个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大乡村生态建设力度,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土壤治理和保护,抓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东部产业转移等历史机遇,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以破解资源型经济为突破口,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壮大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大力培育特色生态产业,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林农企业在不破坏林草植被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红枣、核桃、花椒等干果经济林和中药材、食用菌、中蜂养殖等林下经济,全面拓展农业产业的含绿量。探索推行森林+旅游模式,充分挖掘红色文化、黄土文化、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加快推进**境内长征、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设一批绿色经济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和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真正让人民群众在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环境中增收致富。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加快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积极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保障,严格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拓宽生态环境保护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全面落实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积极探索开发林业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大力宣传绿色文明,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人民群众的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