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理论文稿汇编(10篇)

更新时间:2024-04 来源:网友投稿

 

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生产力的跃迁发展,而新质生产力彻底摆脱了高能耗、低效能的发展模式,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以“新”和“质”实现了生产力的能级跃升。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应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此处隐藏21810字,下载后查看---

深化科技教育人才体制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

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改革,打通这些卡点和堵点,切实提高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率。

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从顶层设计层面而言,国家应规划教育战略、教育法律、教育制度、教育标准,通过实施教育标准化工程,实现办学基础设施规范化、师资队伍建设一致化、办学质量均衡化,以解决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从经费保障而言,确保落后贫困地区基本办学经费的充足,建立落后地区办学经费全国公示制度。从基础教育而言,可探索建立12年一贯制基础教育体制,实现高中教育普遍化,大幅度压缩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科目,真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形成主科目突出、副科目集成综合的学科体系。从高等教育而言,明确高校功能定位,在学术型、应用型、工具型、民生型方面做出理性的选择,增强高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有效对接,打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学之间的学术壁垒,实现多学科之间交流和交叉学科发展。

二要深化人才体制改革。一方面要改革高科技人才有效供给不足的现状,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科学合理地配置科技创新人才,建立三者之间人才流动机制与联合科研攻关制度,解决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结构性供给不足问题。另一方面要提高科技创新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要解决好科技创新人才的后顾之忧,在子女教育、住房、收入、养老、医疗方面给予高于科技创新人才预期的福利待遇,以此激发人才的创新潜能。再一方面要建立自主科学人才评价机制,尤其不能把人才评价最终落到以SCI论文发表数量而定的局面,以标志性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新专利为标准来评定人才。

三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首先,要改革科技创新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增强科技创新原生动力,提升科技创新效率。其次,改革科技创新资源分配机制,实现科技创新方面人力资源、资金资源、设备资源、空间资源的科学配置,该配置要体现国家重大攻关的重要性和基础创新的关键性以及应用创新的针对性,增强科技创新乘数效应。再次,国家对科技创新企业进行的科技补贴应该有的放矢,主要应用于一线科技创新人员的补贴,而不是全员补贴。最后,确保自立自强型科技创新安全。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引领的生产力,科技创新安全至关重要,要做好防范科技间谍的预防工作,应建立科技创新保密责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