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农业农村产业化”的乡村振兴发展方向。在农业农村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涉农中小企业成为其中重要的内驱力之一。以样本企业为例,该企业通过回收农业生产中废弃的原材料,发挥本土传统的手工编制技艺优势,不仅为推动本土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解决当地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起到了引领作用。然而,随着市场对产品需求结构的不断升级,传统生产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偏好,而且也因生产效率低下而影响了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由此,寻求外源性资金供给提高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成为必然选择。实践表明,样本企业在寻求外源性资金供给时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所关注并着力解决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认为,当前需要辩证认识该问题所存在的根源,而不能单纯要求资金供给方通过降低融资门槛来解决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分业改革的历史背景下,由农信社转制形成的农商行,成为向涉农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主体。通过对某农商行的中层干部进行调研得知,农商行在向中小企业融资时会将风控放置首位,其次才会面对中小企业主的融资诉求。因此,现阶段需形成资金供给侧与需求侧并行优化的局面,才能最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核心概念界定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此处隐藏6752字,下载后查看---
*县域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依托中小企业,唯有中小企业获得发展,才能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的内驱动力。由于中小企业主业类型不同,所以他们对资金的需求量、需求周期、财务风控要求也存在差异。以本文样本企业为例,尽管该企业具有涉农属性,但该企业主业运营并不直接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所以他们对于信贷资金的需求具有稳定性。反之,那些农产品加工类的中小企业则受自然因素影响,他们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具有周期性,即农产品上市季节所需信贷资金量较大(收购、仓储对资金的需求量大),随着加工过程的展开则对信贷资金的需求趋于稳定。因此,县域政府与商业银行应联合建立企业清单制度,根据企业不同的主业类型定向设计信贷方案,信贷方案的内容包括信贷发放方式、信贷周期、还本付息方式、信贷展期条件等。为了更好地摸清县域中小企业的主业类型,可由县域政府牵头组织行业协会与商业银行进行对接,并就以上所提到的方案内容进行磋商。在当前农村产业融合式发展的背景下,建立企业清单制度时还应从产业融合类型进行考察,即在“核心企业+关联企业”所构成的产业融合式发展格局下,应以核心企业的主业类型属性来定义产业融合下的主业类型属性,还是基于其他标准,这在当前需要引起重视。
此外,当前金融机构还要转变资金监管职能,通过帮助中小企业合理使用资金、有效实施预算管理,使其在解决融资问题的同时,提高资金的投资收益。
前面已经从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角度进行了阐发,这里还需提出:县域政府应依托现有的职教培训平台,为中小企业主开展有关融资、财务内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项培训,使他们的金融行为能力得到整体提升,并最终成为助力*省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国家有关方面一直在大力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提出了定向融资和降低融资成本等举措,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然而,单纯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下功夫,难以彻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究其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供给与需求应以市场为主要调节手段,所以当前还需规范和塑造中小企业的金融行为,使他们具备被商业银行所青睐的资信。这也是贯穿本文的中心思想。
由于本文的样本企业属于涉农中小企业类型,所以在采取上述融资对策的同时,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第一,在农地林地确权之后,能否将具有占有权的农业生产资料用于抵押贷款,进而以资本形式入股有待进一步思考;第二,民间金融形态在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小额短期贷款。以此为借鉴,能否在县域中小企业群体中建立“拆借”制度,以及模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企业内部创建股份合作模式,也可进一步思考。此外,县域政府应依托现有的职教培训平台,为中小企业主开展有关融资管理、财务内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项培训,提升他们的金融行为能力,使其成为*省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