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

更新时间:2023-10 来源:网友投稿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开创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是围绕“一条道路、两个轨道”全面展开的。“一条道路”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个轨道”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在大力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协调推进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现代化,成功推进和全面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个内在联系、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重要范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D的一系列纲领性文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次作出系统阐发。我们从中可以历史地、深入地、科学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丰富内涵和科学定位。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前提:

走自己的路

科学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是与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重大课题。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认识必须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否则就缺乏科学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1984年,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文选》第3卷,1993年,第63页)1988年,在会见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时曾说,过去我们照搬苏联搞的社会主义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没有真正解决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参见《文选》第3卷,1993年,第261页)1989年,会见苏共中央戈尔巴乔夫时指出,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多年来都存在一个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问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两D展开过激烈争论,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参见同上,第291页)实际上,早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就曾谈到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问题。1960年,在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会见时,曾这样感叹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不足:“对于政治、军事,对于阶级斗争,我们有一套经验,有一套方针、政策和办法,至于社会主义建设,过去没有干过……还缺乏知识,还缺乏经验,就算开始有了一点,也还不多。”(《文集》第8卷,第301页)理论认识的正确与偏颇会直接影响到实践上的顺利与曲折。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成功,归结起来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思想的指引下坚持走自己的路,成功开创出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同样要坚持“走自己的路”,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975年2月,在接待萨莫拉·马谢尔率领的莫桑比克友好代表团时,应对方要求介绍中国革命与建设情况,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路要靠自己走出来。自己走出来的路是最可靠的路。”(《年谱[1975—1997]》上,第20页)改革开放后,更是非常鲜明地主张“走自己的路”。1982年9月1日D的十二大召开,在开幕词中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文选》第3卷,1993年,第3页)在庆祝中国共产D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走自己的路,是D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D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2021年a,第13页)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实践、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新中国建立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等六个阶段。其中,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象征着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前景。

---此处隐藏8332字,下载后查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多次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更加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定位。在中国共产D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首次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作了系统阐释。他沿用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两个重要概念,鲜明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五个方面的重要特点。一是“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2021年b,第9页),体现了中国最大的基本国情——中国的人口规模巨大、人口数量众多,其规模和数量超过了现有已实现现代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口数量的总和。毫无疑问,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要整体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史上将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二是“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同上,第9页),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区别和本质不同。三是“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同上,第9页),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所追求的发展目标的不同。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遵循的是资本逻辑,追求的是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和享乐主义。中国式现代化则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不断丰富全体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四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同上,第9页),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与西方式现代化所走的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先破坏再治理的现代化老路明显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既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又注重资源环境的承受程度。五是“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同上,第10页),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发展路径的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与世界各国合作互利共赢,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进步。不像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走的是一条暴力掠夺殖民地、以其他落后国家为代价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开创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是为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造福的现代化,是与世界近代以来资本主义性质的西方式现代化性质不同的现代化。在庆祝中国共产D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2021年a,第14页)这一重要概念,并把“走自己的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联系在一起,不仅再次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之不易及其极端重要性,而且进一步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创造出来的。一条新道路、一种新形态,一个“新”字道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意义,也道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既切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实际,又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律。

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中国共产D再次以纲领性文献的方式——《中共中央关于D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高度肯定我国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参见《中国共产D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第936页)之后,在“迎接D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进一步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系统论述,成为D的二十大表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基调。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开创的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即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D的十八大;强调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申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具体实际,坚持“走自己的路”,也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参见,2022年a)

D的二十大报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系统阐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目标、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发展阶段、重要原则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回答,并对未来五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作出了部署。一是统一了规范用语,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要概念统领之前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等概念,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规范作用与意义;二是郑重宣告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D的中心任务,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是再次明确指出了中国共产D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即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D的十八大;四是明确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性质;五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五点“中国特色”进行了深入阐发;六是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具体体现的九个方面;七是与D的十九大相承接,再次强调了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八是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九是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必须坚持的五个重大原则;十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未来五年的发展作出了战略谋划和具体部署。(参见,2022年b)

在学习贯彻D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认识、理论体系及其一系列重大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定位更加清晰。他把中国式现代化放在中国历史坐标、现代化理论坐标和人类文明坐标中来阐发,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真正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既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前进方向,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全新形态,展现了一幅根本不同于西方式现代化的新发展图景。他还深刻指出,深入拓展和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正确处理一系列重大关系,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尤其是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D的领导,这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和最终成败。(参见,2023年)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轨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两者都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概念,其成功开创和形成发展有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D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共产D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探索进程。从两者的关系看,“中国式现代化”既缘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又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D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逻辑。1979年,说我国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文选》第2卷,1994年,第163页),这条道路从发展历程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致的、统一的,两者是相互形塑、互为一体的关系。但是,两者又有所不同,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定意义上确立和坚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领导力量、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除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之外,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提炼,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创新,也是对世界现代化话语和人类文明话语的创新,对中国共产D、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现代化发展都意义重大。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