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党校一体化发展

更新时间:2024-11 来源:网友投稿

《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提出“强化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对乡镇(街道)党校的业务指导”“发挥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特色优势,开展基层干部实务培训”等明确要求。山东省威海市认真落实《规划》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基层党校师资相对薄弱、教材课程相对缺乏等情况,重点从“建、育、管、用”4个关键环节入手,推进培训资源建设,夯实培训保障基础,着力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扎实推进乡镇(街道)党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此处隐藏0字,下载后查看---

统筹推进,加强实体化建设。坚持实用高效,不搞重复建设、不另起炉灶,重点在机构设置、场所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用力。完善机构设置,在各区市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在乡镇(街道)党建办挂牌成立乡镇(街道)党校,由所在党(工)委领导,党(工)委书记兼任校长,利用下沉乡镇(街道)编制,配备2—3名工作人员,全市72个乡镇(街道)共配备工作人员145名,专职负责党员教育培训管理和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场所建设,对硬件设施不作硬性要求,按照“因地制宜、规范节俭、功能整合、一校多用”的原则,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党性教育基地、乡镇(街道)会议室、闲置学校等现有资源建设。对达到具备办公区、教学区、研讨区、生活区和有醒目标识、规章制度、教学计划、电教设施等“四区八有”标准的,积极争创省级重点校。强化经费保障,将党校经费纳入乡镇(街道)财政年度预算,党费予以适当支持。

夯实基础,促进内涵式培育。开展“一乡镇(街道)一主题”培育行动,制定“资源、需求”清单,整合各类阵地、师资、案例等教学资源,夯实党员教育培训基础支撑,以内涵式培育促进乡镇(街道)党校内涵式发展。优选师资队伍,采取“内育+外聘”模式,分级组建涵盖基层党组织书记、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党校教师、实用技术人才等8类人员、1200人组成的党员教育师资库。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党校讲师聘任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党员点单、师资接单、组织派单”模式,推动师资发挥作用。优化课程设计,突出实践实干实效,按照理论政策、党性锻炼、实践能力三大模块,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开发具有乡土特点、街区特色的精品课程。整合“GCD员”“灯塔—党建在线”等平台优质资源,组建“本土+高端”党员教育课程资源库,为党员提供“点餐式”学习内容。打造现场基地,探索“课堂+基地”培训模式,围绕理想信念、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等8大专题,因地制宜打造180处现场教学基地,开展案例式、观摩式、体验式教学。重点培育50个村干部“赋能实践站”,每个实践站配备理论、实践“双导师”,联合开发特色课程。采取“集中+分散”方式,组织村两委干部到站观摩学习、挂职锻炼,切实提升村带头人队伍理论素养、实践能力。

健全机制,保障规范化管理。以实施党员教育“十个一”工程为抓手,健全完善乡镇(街道)党校制度机制,推动实现党员教育培训常态化规范化。加强统筹设计,出台“1+8”指导意见,从培训、师资、课程、教材、案例等方面用力,探索建立党员教育培训标准化体系。市、区市、乡镇(街道)每年研究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科学安排培训班次,有序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参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落实落地。将乡镇(街道)党校工作人员纳入培训计划,每年轮训1—2遍。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乡镇(街道)党校校务管理、档案管理、学员守则、教员守则、考核评价等制度,研究标准化建设管理办法,推动实现硬件标准化、师资专业化、培训流程化、服务优质化。强化责任落实,健全乡镇(街道)党校领导班子,在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基础上,协调市、区市党校为每个乡镇(街道)配备1—2名教学指导员,帮助提升科学化办学治校水平。

着眼全局,发挥最大化作用。树立“全时段使用”理念,努力把乡镇(街道)党校打造成教育培训党员的“主阵地”、管理服务党员的“主窗口”、凝聚引领群众的“连心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加油站”。完善功能设置,依托乡镇(街道)党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党组织活动、党建工作交流、基层工作指导、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等工作,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党校“一个中心、多种功能、集约使用”的作用。加强系统谋划,立足资源配置最优化、作用发挥最大化,统筹实施各类面向基层党员的教育培训,开展主题党日、“我来讲党课”等活动,推动形成教育培训日常化、活动组织常态化。第二批主题教育期间,依托乡镇(街道)党校举办培训176期,培训党员21.1万人次,举办专题报告176次,开展交流研讨371次,组织“书记讲给书记听”活动78次,有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注重宣传引导,及时总结乡镇(街道)党校建设运行经验做法和好讲师、好学员典型事迹,使更多好课程、好案例纳入省级、市级师资库、案例库。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