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关系到国计民生,如何凸显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科学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是关键。但在实践中,国企在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国企的长期发展战略,也会导致内部各项预算管理措施难以有效落实到位,员工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国企资源浪费和管理效率低下,进而影响国企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如何优化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是目前我国国企所面对的重要课题,国有企业要做好对外部市场的管理,也要提升内部管理的规范性,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高效的绩效评价,对企业内部成本做到全面控制,保障企业内部资源高效分配,在良好的内部管理下,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性、安全稳定性,为各类企业发挥带头模范作用。文章重点研究了我国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企业预算和绩效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全球经济一体化大环境下,我国国企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同时也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在国内市场中,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重大,带动经济持续有效增长,在国际市场中,国有企业代表国家形象,这要求国有企业不断提升对自身的要求,规范内部管理,提高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将国企全面预算与绩效评价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我国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国企内部控制,优化国企各项资源配置,实现国企发展战略目标。但就现状而言,一些国企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方面缺乏实践经验,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且部分国企管理者对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企业发展受阻,只有妥善解决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才能维护国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推动企业在新时代快速持续发展。
一、相关基础理论
(一)全面预算管理基本理论
1.全面预算管理定义
---此处隐藏7428字,下载后查看---
要全面优化国企预算管理体系,实现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的合理分配,服务于战略目标。国企管理者必须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预算制度,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能。首先,国有企业管理者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发展计划及后期预算管理工作实施细则,优化内部岗位职责,保障员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聘请专业人员进行预算管理,利用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等工作方法,使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其次,要严格控制国企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对职工的个人理念、行为进行规范,以保证职工对企业安排的服从,从而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最后,相关部门要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加强人员培训,对5G、大数据技术加强应用,逐步淘汰传统、落后的预算管理方式,摸索出符合国企自身发展的预算管理模式,从本质上提升国企的发展动能。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要根据国企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现有预算方案,明确企业自身发展特性,在规范化的预算管理制度下,透明化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增加国有企业内部发展动力。
(五)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其作用价值
国企管理者应当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通过制订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案,打造适宜企业特点的绩效评价体系,提升员工工作热情,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对职工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激励,使国企职工的工作意识能够得到持续提高。通过对职工进行更为专业化的培训,使其专业素质得到不断提高。首先,国企管理者要坚持“一视同仁”的管理方式,持续维护国企内部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要给予职工公平的晋升机会,使其个人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其次,要将相关绩效评价体系明晰化、细致化,在激励机制的引导下,通过职工对奖励、绩效方式的认可,促进职工的专业技术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国企管理者要利用分级评价、分项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持续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优化绩效评价结果,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五、结语
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是一种全方位综合性的管理工具。国有企业要转变对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认识,规范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绩效评价中加强多方面的考量;加强应用激励制度,保障员工利益,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在预算与绩效评价中,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在长期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对流程环节的管控;要打造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对内部岗位职责进行有效划分,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完善各项预算管理规章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严格执行;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在精神、物质层面实现对员工的有效激励。此外,落实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工作,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切实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的有效性。不断对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才能使其产生更多的价值,从而为国企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