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构建“3 5”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研究

更新时间:2023-12 来源:网友投稿

一、基础和优势

我县是XX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副产品总量居XX前列、全国百强,连续五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标兵)县”和“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称号,是中国米枣之乡、中国麦冬之乡。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建设,构建“3+5”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具有较好的基础和优势。

(一)农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2022年,实现一产业增加值51.36亿元,增长3.9%;农民人均纯收入7179元,增长21%。全县粮食、油料、蔬菜总产分别达到83万吨、65.5万吨、45万吨,出栏生猪189.4万头,小家禽2142万只,大宗农副产品总量在全省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二)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22年,全县实现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73.15亿元,粮油产业一家独大的局面明显改善,现代畜牧业和经济作物占比产值大幅增加,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林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全县牧业产值达到30.31万元,占总产值的41.4%;经济作物产值达到15.7万元,占农业产值的42%。

(三)农业内涵外延不断拓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县农业的内涵和功能不断扩展。除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外,近年又开发了以崭山村、永征村、新景村、五里梁、解放村为代表的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产业,多功能农业产业体系初显端倪。

(四)产业基地连片推进。坚持集中资源,连片推进三大主导产业和五大特色产业。现代种植业连片面积达到70余万亩(其中经作连片面积10万亩),花园、和刘营蔬菜被命名为全省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12个生猪养殖小区,现代畜牧业规模养殖户(场)达到5238个,现代林产业连片发展面积达到10万余亩。

---此处隐藏1851字,下载后查看---

构建“3+5”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坚持工农互动、产业共融,围绕农业抓工业、依托工业建基地,密切农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营销组织利益联结机制,按照“一基五化”要求,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努力实现增产、增效、增值、增收“四统一”。重点建设5个主导产业示范片(粮油、养殖各2个,蔬菜1个)和5个特色产业示范片(麦冬、米枣、藤椒、核桃及特种种植各1个)。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全县粮食总产达到85万吨以上,油料总产突破13万吨;年出栏生猪260万头、家禽3000万只,年产禽蛋5.5万吨;蔬菜总产突破50万吨,麦冬、米枣、油橄榄总产分别达到1万吨、8万吨、1.5万吨,藤椒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

(一)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支撑体系。集中资源连片推进三大主导产业和五大特色产业,采取“点、片、面”结合,辐射带动全县基地建设整体推进。打造以望松路为轴线、以麦冬产业为主导,产业新村联动推进的“涪城麦冬”农业综合示范带;建设4个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花园、灵兴、老马麦冬;刘营大棚蔬菜、立新露地蔬菜、建设大蒜;建平、塔山粮油;石安、协和蚕桑;金鼓紫薯)、3个3000亩特色产业示范园(米枣、核桃、油橄榄)和生猪“三场六小区”(明兴、小寨子、新希望及周边六个养殖小区),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建设。

(二)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坚持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同步规划、同步布局、同步推动,发展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龙头企业以产业基地建设为基础发展精深加工,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强龙头的发展格局。加快芦溪工业集中区中国西部生态食品城建设,推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专合组织在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中的组织、联结和服务作用,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带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三)转变资源配置方式,完善现代农业产业设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物资装备体系。围绕“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等重点工程项目,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实施以耕地质量建设为重点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田网、水网、路网、电网等配套,力争新增高标准农田50万亩。扎实抓好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农田灌溉水源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以上。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年机耕机播机收总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8%以上。优化设施结构,完善设施栽培、养殖技术,新增设施蔬菜10万亩和规模养殖场100个。

(四)转变服务保障方式,创新现代农业产业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工作重心向产业转移,优势资源向产业倾斜,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投入。强化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放大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和撬动效应,集中力量支持麦冬、粮油、生猪、藤椒等重点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政策保险机制,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村“土地生产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产业发展向优势区域集中”。全面构建以政府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涉农企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技术扩散“最后一道坎”,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

《调研报告:构建“3 5”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研究.doc》
   推荐度:
一键复制下载本篇下载全站
 登录  注册 

5年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199元/无限下载
1年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89元/无限下载
终身网站会员
周年庆 特惠充值中
279元/无限下载
单篇下载
单次下载
8.9元/次
微信支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支付
金额:
常见问题
下载中心

您的账号注册成功!密码为:123456,当前为默认信息,请及时修改

下载文件立即修改

限网站充值用户

点卡激活的用户,点击这里联系客服找回

如何获取自己的订单号?

打开微信,找到微信支付,找到自己的订单,就能看到自己的交易订单号了。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