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普惠托幼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03 来源:网友投稿

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当前普惠托育供给严重不足是影响生育意愿、推动民生保障走在前的突出短板。我区针对“带娃难”的迫切需求,探索公办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为青年人才干事创业消除后顾之忧。可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加快创新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强化政策支持保障,为奋力推进民生保障走在前提供有力支撑。

一、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

中国已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高生育意愿是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趋势的关键路径。而能否享有普惠便捷的托育服务,是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一)人口负增长时代对提高生育意愿提出新要求。根据“七普”数据显示,我国总和生育率低至1.3,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和地区之一,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2.1以上)及世界平均水平(2.5)。育娲人口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显示,中国大城市的养育成本是世界上最高的,中国养育孩子到18岁的成本大约是50万元人民币,一线城市大约是100万元人民币。“经济负担重”是育龄妇女不打算再生育的关键原因。

(二)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呼唤补上托育服务短板。孩子0—3岁是对女性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时期,提供完善托育服务成为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据国家卫健委统计,0—3岁婴幼儿在我国的入托率仅为5.5%左右,与发达国家平均35%以上的水平相去甚远,尤其是年轻人就业密集的城市区域,供求矛盾更加突出。我区针对园区青年的调查结果显示,90%的受访者表示“孩子没人带”是当前的现实问题,希望园区提供托育服务。

(三)国家政策引导鼓励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20XX年起,我国先后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提出了发展托育服务的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十四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每千人口托位数将提高到4.5个。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遴选出33个城市作为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探索幼有所育的新路径,我省3个地市成功入选。

---此处隐藏2468字,下载后查看---

明确要求江苏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走在前。江苏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公办托育既是推动江苏民生保障走在前的重要突破口,又是新时期优化营商环境、满足人民群众迫切需求、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抓手。有必要加快创新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强化政策支持保障,为奋力推进民生保障走在前提供有力支撑。(一)突出普惠化,加快构建新时代托育服务体系。把加快构建优质普惠的托育体系作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更高水平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现实模样的关键环节,将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发挥政府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规划建设、资源配置、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主导责任。深入实施普惠托育专项行动,加大投资支持力度,着力解决特大城市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不足问题,率先打造城市“15分钟托育服务圈”,着力提升婴幼儿入托率,争取到“十四五”末实现每千人托位数达到5,适度超过4.5的规划目标。进一步扩大市场参与主体,鼓励各产业园区将普惠托育配套设施建设作为服务产业发展、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推动各类用人单位开展福利性托育服务试点,落实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加强普惠托育财政补助,构建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色的新时代托育服务体系,为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建设积累经验和提供示范。

(二)加快集团化,扩大优质公办托育服务供给。借鉴深圳发展经验,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公益性、普惠性、保障性、引领性功能,推动国有资本联合相关力量,组建公办托育公司,在事业端发挥基础支撑、示范引领作用,在产业端发挥资源整合、产业服务作用,定位完整社区的建设者和普惠托育的专业运营商。为公办托育选址提供便利,从新生儿出生率、人口居住分布等背景下切实帮助拟开办机构确认选址科学性,及时会商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前规避各类不符合标准的行为。建立存量资源统筹利用“一事一议”协调机制,在保证托育机构安全性的基础上,适度放宽对于普惠托育的备案审批要求。推动托育架构体系化,打造全方位、多层次产品线,选择合适场所分层级进行社区型普惠园、社区型品质园、嵌入式托育(社区亲子屋)试点,鼓励园区内规模企业开办企业自办型试点,构建与本地区人口结构、婴幼儿数量相适应的托育服务设施规模和布局。

(三)探索品牌化,提升普惠托育服务标准水平。打造普惠托育品牌,全面提升保育管理、师资力量、餐食品质、设施设备等托育服务标准水平,增加特色服务内容,满足更多适龄婴幼儿多样化入园需求。以“尊重”和“回应”为核心,以“生活教育”理念为基石,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将先进国际理念与本土实践相结合,自主开发课程助推托育品牌战略。建立良好的品牌口碑形象,宣传打造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服务内容,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运营策略,加强与家长沟通反馈情况,保持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

(四)提升专业化,推动托育创新融合发展。加强医育结合,充分发挥医疗卫生资源优势,探索“育”与“医”“教”结合新模式,加强“医防护一体化”建设,促进托育服务与婴幼儿健康管理、儿童早期发展、儿科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融合发展,树立公办托育服务的健康特色。深化托育智慧场景应用,推进“互联网+托育”,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完善管理端、机构端和家长端功能,建立覆盖全行业、全流程的智慧托育服务体系,加快推出方便家长可查可看可互动的数字化应用场景,记录婴幼儿成长档案,建设家园共育数字化平台,实现婴幼儿“放心托”新模式。注重产学研一体化,共建托育研发中心,为实现幼有善育提供“智库大脑”,组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知名机构对0—3岁阶段保育进行专业化研究,探索举办托育高峰论坛,打造普惠托育示范城市。

(五)加强持续化,打造公办托育服务建设保障体系。强化政策支撑,进一步加大公办托育等普惠托育支持力度,通过强化场地租金减免、普惠机构一次性建设奖励、普惠机构托位补助、发放托育服务消费券等方式,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激发托育机构运营活力。推动运营创新,将托育项目规范化、集成化运营拓展,对旗下的托育园统一规划建设及服务保障,尽早实现营收平衡,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园,为企业提供“一园一特色”的定制化托育模式。推动教育局提供部分优质幼儿园入学名额给公办托育机构,提高入园积极性和生源稳定性。加强人才培养,研发推广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托育服务领域产教融合,开展社会化培训,建设相关实习实训基地和培训资源库,开展托育技能等级认定,推动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机制,保障托育人员薪酬待遇、从业环境及发展空间得到稳步提升。探索金融创新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开发金融产品,为托育行业提供信贷支持和保险保障,鼓励保险机构发展托育机构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产品,探索联合社会资本设立托育服务发展基金,破解托育行业融资难题,构建托育金融服务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