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高质量发展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更新时间:2024-05 来源:网友投稿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是我们坚定信心,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与底气。会议深刻总结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其中,赋予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硬道理”这一新定位。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从而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经济回升向好发展前景光明

今年是全面贯彻D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国际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的错综复杂形势,面对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困难和挑战,中国经济成功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整体呈现出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特性,实现回升向好,全年预计能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夯实了基础。

一是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今年前11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在国内大循环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今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超34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7989.9亿元,同比增长41.7%,彰显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今年前10个月,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32.1%,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二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累计增速逐季回升。今年前10个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3%,连续37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截至今年9月,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总数突破200万个,充分发挥了经济发展新引擎作用。三是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加快实施,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传统短板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科技新赛道处在世界第一梯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排名第十二位,其中6个指标排名世界第一。中国拥有24个全球顶级科技集群,在全球顶级科技集群排名中首次跃居世界第一。2022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首次突破3万亿元,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我国成功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四是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今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增产177.6亿斤,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能源资源供应稳定。出台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稳定房地产市场等一批政策举措,扎实推进保交楼工作,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五是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9%,居民收入增速快于GDP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今年1至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9万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继续增加,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3298万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强信心增底气

今年的经济运行和经济工作成绩,充分印证了以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对形势判断和相关决策的正确性预见性,有力彰显了我国经济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明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进一步推动、巩固和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这个信心和底气,一是来自我们有以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二是来自我们有新时代十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有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实力,有科技研发投入总量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位、已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科技实力。三是来自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韧性和活力。我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有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创新驱动能力不断提高的优势。四是来自我们有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优势,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2013年至2022年10年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3.8万亿元增长至44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和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消费“主引擎”动力强劲。五是来自我们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包括把握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与应对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增强调控政策的精准性。这些信心和底气,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红利和更广阔的舞台。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尤需我们坚定信心、开拓奋进,推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见效,让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可期,让中国经济光明论一路唱响。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量

---此处隐藏2792字,下载后查看---

第三,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D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

第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但同时也要认识到,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增长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只讲速度,不讲质量,发展速度不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就会缺乏后劲;没有量的增长,经济稳健运行就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发展之需、现实之要。要统筹好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第五,统筹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同稳健的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与有效使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一年来经济治理的经验,针对明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的要求。“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传达了宏观政策积极作为、提前预设、精准发力、放大效应、注重实绩的强烈信号,政策预期有利于经济加快复苏、持续向好。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在避免和防止“大水漫灌”的同时,用好用足财政政策空间,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制,为经济持续向好提供财力保证。另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经济高质量、可持续的增长,需要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实提升货币政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质效。

第六,统筹好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时指出,“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一是在所有制改革方面,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要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二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出台一批制度、落实一批举措,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解决国民经济循环中的约束堵点,畅通国内大循环。三是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让财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效力。四是落实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能力和效率,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

另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一是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不断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二是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三是为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交流、合作、旅游提供更多便利,打通制约经济国际循环的卡点堵点。四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确保建设推进的各项政策、行动落实落地,让共建“一带一路”越来越繁荣、越走越宽广,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