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5日,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高屋建瓴地概括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相比以前的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变化在于,强调包括经济安全、技术安全、生物安全等在内的不同领域的国家安全是一个整体。尽管各个领域的国家安全的差别很大,但是都有两条共同的线索:一是国家的安全,即以国内、国内治理为中心的安全。各个领域的国家安全都受到国家治理能力的影响,其结果都取决于我们的政策,而各个领域的国家安全也会反过来影响安全以及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二是国际安全和国际,即所指出的“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也就是说,良好的国际安全环境是我们实现各个领域国家安全的有利外部条件,直接影响中国崛起的方方面面。
从国际安全的角度来看,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大国竞争。目前,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势确实面临着各方面的问题与挑战,是与国际、国际安全领域所发生的变化直接相关的,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实力不断上升,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在诸如光刻机、芯片等高科技领域对华采取“卡脖子”做法,也就有了更多的国内基础,也确实在很多关键技术方面对我国的科技安全造成了比较大的威胁。所以,在目前中美关系非常紧张、美国努力推动对华脱钩的背景下,我国很多方面的安全都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比如,我国经济一定程度上依赖出口,但对美出口方面下降明显,这就会对我国经济安全甚至安全造成比较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军事领域等传统安全领域。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争取良好的国际安全环境,更好地利用各种国际安全资源的根本逻辑。
我们在讨论总体国家安全观时,要特别关注国际安全环境,因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在经济上越来越相互依赖。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国内产业发展与就业都会受到世界市场的冲击,贫富差距也会随之增大,不稳定性进一步加剧,甚至向其他国家外溢。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个国家的安全也都是紧密相连的,人类社会就像所指出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也就是说,如果别的国家不安全,我们想要实现自己国家的安全也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和挑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特别关注国际安全与国际的原因。
此外,我们在讨论国际安全时还要进一步理解,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崛起中的大国而言,国际安全的作用和意义日益凸显,特别是在海外安全方面。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以及很多企业希望获得更高的利润,我们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和来自中国的投资也会进入其他国家。如果这些国家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风险,那么我国的公民与企业也会受到直接影响,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2013—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累计双向投资超过3800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都是经济不太发达、不太稳定的发展中国家,确实有着非常多的商机与重要的战略意义,但也有着比较高的安全风险。
---此处隐藏5736字,下载后查看---
在一些不那么重要的非传统安全领域,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往往比国家更加热心、也更加专业,而这些对于许多国家非常薄弱的安全投入来说是很好的补充和加强。比如,对于海上难民的搜救问题,相比各国政府的海上搜救行动,许多国际非政府组织则更加热心,也有更加实际的行动。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方面,很多国际组织非常关注且专业,也更愿意投入大量资源。这些资源是值得我们去关注与利用的,可以通过开展高水平的国际安全合作,提高我们自己的安全水平。
此外,尽管跨国企业还不能被视为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安全制度体系的一部分,但许多在特定功能领域具有知识、资金优势的跨国企业也在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制度的构建和全球安全治理,甚至对我们的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方面形成新的挑战,成为我们目前必须关注的新问题,即如何在维护国家安全的过程中整合各方面力量来构建对我们有利的国际安全制度。毕竟跨国企业在资金、技术、平台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如果没有它们的支持和配合,国家安全能力和全球安全治理就会缺失很重要的一块。
(三)构建和利用区域国际安全制度
相比普遍性、涵盖范围广泛的国际安全制度,我们很多时候更愿意在本区域内开展一些国际合作。比如,和东盟国家、中亚国家合作,我们都有很好的基础,而且与同一个区域内的其他成员国往往有着更多的共同利益,也可以开展更高水平的区域安全合作。为什么上海合作组织得以建立并广受欢迎?因为上海合作组织同时有中国、俄罗斯参与,既实现合作,又互相平衡,所以中小国家都比较愿意加入。所以,在这样一些多边的地区性的安全制度内,大家可以进行比较公开、透明的平等讨论,还可以实现互相监督,中小国家也不用担心制度被某一个大国完全控制,进而影响他们的主权、安全和独立。
中国目前所参与、构建的区域安全制度都具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突出其集体安全性质。我们不把区域安全制度作为一个军事同盟来对待,所谓的集体安全性质就是在这些区域国际制度内部,大家没有明确的敌人,目的就是开展高水平合作。也就是说,我们建立区域安全制度不是为了与谁对抗,比如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的目的不是为了和美国对抗,而是为了在相关领域开展高水平合作,包括打击恐怖主义、分裂势力,维护中国边疆以及中亚地区的安全等,而组织中的国家都具有这样的共同利益。这样的地区性多边制度形式,充分体现了我们一直以来构建区域性国际机制的特点,那就是开放的心态,愿意尊重中小国家的利益,愿意给予他们平等的发言权,也就是中国可以作出更多贡献,而不是居高临下、恃强凌弱。由此可见,国际安全制度确实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