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减负”建立长效机制
“近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成立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充分发扬x“近邻”党建模式,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基层治理领导体制,出台《关于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方案》等系列举措。针对基层治理的堵点、难点,定期研究明确基层治理的重要事项、重大问题,按照“两化三单”,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任务清单、进度清单、责任清单工作法推进落实,召开全市“近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将上面“千条线”拧成“一股绳”,解决“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等问题。
党建共建联建机制。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建联席会议,推动各级党组织与街道、社区融合共建,协商辖区事务及民生事项。落实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在无物业小区因地制宜划分“大物业”单元,成立小区(网格)党支部,破解“无人管、无从管、无法管”问题。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进村(社区)“双报到”,实现基层治理由“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2023年,全市“双报到”党组织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覆盖80万余人次,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27万余人次,帮助解决问题2万余件。
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准入机制。制定印发《市全面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若干措施》《市村级组织依法协助基层政府工作事务(暨公共服务事项)指引目录》,明确30余项主办事项、40余项协办事项;按照“村6居5”标准,即村(社区)外部挂牌,村不超过6块,包括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不超过5块,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居务监督委员会、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面规范村(社区)外部挂牌;按照“便民化、规范化”原则,制作村(社区)内部挂牌导则,指导各区规范设置。同时,进一步优化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清单,建立“动态调出”和“严控调入”的分级调整机制,对未列入职责清单事项严禁进入村(社区)。
---此处隐藏1654字,下载后查看---
网格智治赋能。按照“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将全市划分为4000余个网格,依托网格化信息平台,建立全市2100余个小区40万余栋房屋边界图层,构建全市线上线下“一张网”;推动公安、城管等部门和消防力量下沉网格,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实现“一网多用、多网合一”。严控政务APP、公众号等应用程序“增量”、优化“存量”,统一网格员信息采集平台,实现“一次登录、一口采集、多方共享”,并建立信息数据电子台账,防止出现多头填报、过度留痕等问题。
三、“增效”激发队伍动力
建立职业培养体系。探索社区工作者晋升激励措施,制定印发《市社区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办法(试行)》,规范建立社区工作者“4岗18级”(即将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区分为社区正职、副职、委员和其他工作者4类,工资待遇按照工作年限区分为18个等级)岗位等级序列制度和薪酬增长机制,全市社区工作者年平均薪酬近12万元;积极吸纳退役军人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等人员到村(社区)工作,全市由退役军人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的共有800余人,社区工作者持证占比约60%。拓宽职业发展通道,提升考录事业单位频次。
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成立社区治理学院,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强化对全市社区工作者队伍系统培训。开展社区标准化建设,从组织架构、基层党建和服务等方面,全面规范标准流程,厘清社区工作的“纲”和“目”。开展“网格工作沙龙、脱口秀”等岗位练兵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者服务群众能力。广泛开展“我的社区我的家”“我的网格我的家”主题活动,逐步构建邻里和睦的“熟人社会”。
完善体系化保障措施。创新出台“近邻党建先进社区、先进小区党支部”工作指引,每年确定一批培育对象,已表扬30余个“近邻党建先进社区”、70余个“先进小区党支部”,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推动整体提升。大力培育、挖掘、宣传社区工作者先进典型,涌现出一批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开展“金牌网格员”“优秀网格员”推选,为社区工作者提供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分批组织疗养、提供租赁住房等暖人心的系列保障,让社区工作者进得来、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