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全面过硬

更新时间:2024-08 来源:网友投稿

---此处隐藏0字,下载后查看---

交流发言: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全面过硬

今年以来,县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以开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聚焦强村富民,探索推行村级集体经济“1+1+N”混合所有制发展新模式,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组建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发展要素集约化。选择50个班子坚强有力、有一定发展基础的村开展试点,在村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因地制宜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其它经济组织”的混合所有制公司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原本分散于村集体、村民、其它经济组织的资源、资产、资金以及人才、技术、市场等发展要素,通过作价入股整合到新型经营主体,实现抱团发展、合作经营。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新型经营主体董事长(理事长),保障村集体和村民合法权益,其他经济组织发挥专业优势做好生产经营,实现三方共赢。目前,50个试点村已全部组建新型混合所有制经营主体,吸纳857户村民、52家企业和合作社入股。x村集体经济组织与5名村民和上海秉骞科技公司共同成立x村养殖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村集体以土地、闲置厂房、水电等基础设施等入股占比15%,5名村民以劳动力入股占比3%,上海秉骞科技公司以1208万元资金和养殖技术入股占比82%,建成规模达6000头的现代畜牧业(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合作社负责日常养殖管理,企业负责猪苗投放、技术指导、市场销售,今年已出栏2000余头,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

科学谋划发展项目,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聚焦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根据“北部干旱山区、南部二阴山区、中部川源河谷”地域特点,组织行业部门、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经济组织和村民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依托高原夏菜、百合、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和生态资源优势,谋划小杂粮种植、百合育种、生猪代养等生产经营类项目62个,并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将中央财政衔接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资金向试点村倾斜,扶持10个试点村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如,x乡立足土地资源丰富的特点,指导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成立榆x兴佳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356户村民和甘肃志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抱团取暖”,整合耕地2.2万余亩,实施谷子、黍子、荞麦、玉米等小杂粮种植加工项目,做足土地“文章”,变“黄土地”为“金土地”,预计每村每年增收10万元。x村利用兴隆山优质天然山泉水资源,实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项目,发展虹鳟鱼养殖产业;x村依托“老家·浪街”景区,实施农产品加工项目,为景区游客提供当地的粉条、胡麻油等“土特产”,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

建立健全推进机制,推动责任落实常态化。建立健全调度、交流、考核等闭环工作机制,推动试点工作落地见效。建立“一季度一调度”机制,每季度组织18个乡镇和相关部门召开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调度推进会,通过听取汇报、交流发言等形式,及时了解掌握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靠实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实。建立分片区观摩交流机制,按照全县地域特点,分北部、南部、中部片区开展观摩交流活动,形成互学互促、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县探索推行村级集体经济“1+1+N”发展模式考核办法》,聚焦看总量、看增速、看收益、看活力、看结构,按照产业提升型、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联合发展型、服务创收型等不同类型,分类制定具体考核指标,以季度为节点开展评价,对试点工作推进不力、成效不明显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约谈,抓乡促村,形成责任落实闭环链,推动试点工作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