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

更新时间:2024-08 来源:网友投稿

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让思政课与党的创新理论始终保持同步同频,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力量和滋养,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首要问题。**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服务**自贸港建设的时代新人。

坚守政治本色,坚持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要看重视不重视、做得好不好。始终把“关键课程”摆在关键位置。把思政课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思政课改革创新。一是树牢“第一”意识。以高度政治自觉建立健全“第一议题”制度,巩固拓展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若干措施》等制度文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六个第一”的顶层设计。二是践行“一线”规则。严格落实高校党委的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建立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从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学科建设等方面,认真开展自查自评,找差距、补短板,推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等文件要求落地落实,形成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及时将“创新理论”武装在创新课堂。要实现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就必须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一是教学内容坚持与时俱进。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坚持把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首要任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体悟党的创新理论的伟大力量,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二是教学方法坚持改革求进。以党的创新理论的生动实践为蓝本,将总书记关于我省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考察我省的故事作为鲜活教材,推动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感受“琼州潮涌展宏图”,推动青年学生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

擦亮革命底色,扎根**大地汲取精神力量。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被誉为“**革命思想摇篮”,在革命时期发挥了“革命思想孵化器”“马克思主义播种机”“红色人才大学校”及“组织动员策源地”等重要作用。学校坚持唱响红色主旋律,打造特色鲜明的“大思政课”。融入主渠道,思政课有滋有味。一是从课程建设的理论、实践、基地和网络四个维度入手,从增强教育对象的知、情、意、行四大品德结构着力,运用启发式、沉浸式、翻转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把思政课讲得有滋有味,让学生真学真信,让道理入脑入心。二是制订《**革命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程实施方案》,开设“中国GCD**历史”“**革命史”等选修课,编著《**红色旅游文化》《**文化》《**革命传真理,铁甲农运铸忠魂:**革命先驱徐成章》等“红书”,建设好**革命红色文化资源库,通过集中学习、集中研讨、集体备课,让红色文化充分融入各门思政课程。融入主阵地,思政教育有声有色。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文化史,引导广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赓续红色血脉,用传承爱国基因的实际行动报国强国。一是建设“**:**革命思想摇篮”和“琼州文脉:**书院历史文化”两个展馆,打造“英雄园”“师道园”“自贸园”等,通过开展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让学生在践行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行动中强化认知、升华情感、坚定意志、培养能力。二是建设**省**革命研究中心,举办“**精神研讨会”“纪念建党一百周年暨觉醒时代的**:**与**党组织的诞生”“**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等全国性学术科研活动,组建**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团队,促进红色文化资源转化、再生为优质教育资源和育人资源,让“有意义”的思政课更“有意思”。

提升师范成色,自觉扛起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新使命。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总书记念兹在兹的重要工程,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院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做好“联”字大文章,自觉扛起**自贸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使命和责任。把“龙头”和“基点”联结起来。建设教育强国,龙头在高等教育,基点在基础教育。师范院校具有联结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职责与优势,必须回答好“强国建设、高教何为、师范何为”的时代命题。学校牢牢把握“办人民满意的**、办自贸港需要的**”的办学方向,把服务**自贸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立身之本、动力之源,明确了“876”发展战略(即80%的学生学习师范专业、70%的学生留在**就业、60%的毕业生从事教育行业),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自觉扛起担当,将自身发展的小逻辑融入自贸港建设的大逻辑。一是加快建设**省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研究基地、**省青年学生党校,努力打造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坚实阵地。二是成立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社、思行社、新时代**理论传习所等一批学生社团,打造“蔚蓝师语服务南疆基础教育”“青春心向党”“红帆起航、星火燎琼”等育人项目,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当好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轻骑兵”。把“小课堂”和“大课堂”联动起来。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一是打造有力度的工作机制。推进思政课分类教学改革,构建“课堂—实践—网络”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建立校领导带头讲思政课、听思政课、研究思政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带头解决思政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的工作机制。二是打造有温度的浸润机制。深入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构建“三同三通”(理念同核、文化同心、体系同构,全员联通、全过程贯通、全方位融通)三全育人体系,充分挖掘红色校史育人元素和育人资源,思政教育与美育资源充分融合,丰富了美育浸润实践平台。教育引导学生深入时代现场、扎根中国大地、植根现实生活,推动育人质量提升。“砥砺求索20年建构家国情怀引领的美术教育‘大课堂’”美育改革创新成果,荣获全国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三是打造有深度的育人机制。实施“行走的思政课”,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们用心灵感悟历史,让信仰的力量穿越时空,学习效果入脑入心。组织了近百支团队奔赴井冈山、遵义、古田、兴国、延安、梁家河等地开展实践调研,赓续红色血脉。学生自导自演的《**烽火》走进社区、走近群众,入选“全国高校原创精品推广行动”;在教育部主办的“‘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中,学生拍摄的作品《我的梦,我的国》获得优秀奖;256名师生上演舞台剧《光耀**》,生动再现了**革命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壮丽史诗,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100多名师生投入“英雄在我们心中”美术书法创作,为冯白驹、王文明、杨善集等英雄铸像。

---此处隐藏3669字,下载后查看---

彰显时代特色,善用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学校坚持改革创新,用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赋能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这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掌握学情、设计内容,依托交互式的可视化界面和数据挖掘技术,共享云端优质资源和学习服务,实现个性化学习资源自适应推送,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从而不断增强学生获得感。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学生设计了“青春力量”“竹林风雷”“解放**岛”等活动主题,通过云端资源、微视频、历史小剧场、课件演示等,将深刻道理融入生动故事,将时政热点导入课堂研讨,将虚拟场景投射活动现场,深入浅出地将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说透彻、弄明白。赋能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入行。面对谙熟数字技术的新一代,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这要求思政教育要和数字技术紧密融合,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线上场馆、元宇宙、虚拟体验等新媒体新技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于无声处润心启智,从感性共鸣走向理性认同。学校设计了“云上逛校园”“云上升国旗”“云上读书会”“云上运动会”“云上生日会”“云上劳动教育”等形式丰富的“云课堂”,“云上迎新音乐会”累计近43万人次观看;建设了线上精品课程和3D展厅,拍摄微课,师生共同讲述**革命故事、画**革命英烈肖像、写**革命英雄事迹,结集推出了60期专栏《成长的荣光——画展中的**党史》,在**省广播电视总台青少频道连续播出。增强了“大思政课”的感染力,推进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入行。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下一步,**学院将着力壮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教师队伍,打造更多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为培养一批批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和自贸港建设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 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