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更新时间:2024-09 来源:网友投稿

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总书记强调,“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要求,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锻造优良党风政风、确保改革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要“更加突出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管党治党建设党”。经过不懈努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使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是亟须破解的大党独有难题之一。

一、在理念上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辩证统一

总书记指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二者一柔一刚、刚柔相济,同向发力、同时发力,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既需要理想信念的引领,也需要党规党纪的制度保障,二者相辅而行、协同发力,统一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全过程全领域。

(一)思想建党是制度治党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思想建党决定制度治党的性质与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创新理论的优势,在于能够为党的建章立制工作提供最新的理论依据,赋予党的各项制度以新的时代内涵,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的理论分析和理论解答,确保党的制度执行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行稳致远。因此,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制度治党工作便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另一方面,思想建党的推进成效影响制度治党的落实与执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存在“轻视思想政治工作,以为定了制度、有了规章就万事大吉了,有的甚至已经不会或不大习惯于做认真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了,有的甚至认为组织找自己谈话是多此一举”等问题,这表明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要散一尺。一旦党员在精神上“缺钙”,就会缺乏对制度的自觉认同,拒不执行或者变通执行的情况就可能随之发生。而思想教育能够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引领作用,不断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成为党纪法规忠诚的信仰者和拥护者,从而降低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阻力和成本。

---此处隐藏4820字,下载后查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拓展对管党治党、反腐败斗争的规律性认识,“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关键少数”是指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常被用来强调在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和地位。“绝大多数”是指党的领导干部以外的普通党员。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既要对广大党员提出普遍性要求,又要对“关键少数”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提出更高更严的标准。

(一)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对“绝大多数”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抓住“关键少数”,是管党治党的重要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破解重点难题”,是总书记辩证思维的鲜明特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既要抓全面、抓整体,更要抓重点、抓关键。毛泽东曾在《矛盾论》中指出,“不能把过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须把它们区别为主要的和次要的两类,着重于捉住主要的矛盾”。“关键少数”是宣传和实施党的大政方针的骨干力量和管党治党建设党的中流砥柱,意味着他们权力的行使和运用,事关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全局与根本。因此,从“关键少数”破题,突出“关键少数”这个重点,也就抓住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牛鼻子”。另一方面,抓住“关键少数”,是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对政治生态出现的问题,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因素,但根本上还要从领导干部身上找原因。”作为党的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贯彻者和组织者,“关键少数”被党和人民赋予了普通党员所没有的公权力,其廉政风险自然在一定程度也要高于普通党员。倘若其秉公用权、依法行政,自然能够实现社会的稳定、政治的清明;倘若其法治不彰、作风不正,就会在权力的资源配置中以权代法、以权谋私,是极易滋生腐败的群体。因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要坚持问题导向,“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是关键,必须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做起”,不断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

(二)管理好“绝大多数”,为培养“关键少数”正本清源。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既要修剪“树木”,也要管护“森林”。作为党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实现党内政治生活长期保持良好氛围,需要广大党员共同行动。一方面,管好“绝大多数”,是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内在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既需要全方位用劲,也需要重点发力。”坚持“两点论”,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以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方法紧抓“关键少数”与管好“绝大多数”,是管党治党的重要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关键少数”抓起,管住了“重头”,但同时从严治党重在基础,“绝大多数”是确保党的治国理政工作得以有序推进的“大头”,没有“绝大多数”的参与,往往会陷入单兵突进、顾此失彼的两难境地,只有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努力使每位党员成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力量支撑和坚强堡垒,党内才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政治氛围和环境。另一方面,管好“绝大多数”,有助于持续发挥“规模效应”管好“关键少数”。不断向基层延伸,在整体推进中破解重点难题,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特征之一。经过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广大党员不断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在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有序参与政治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随之提升,自然对“关键少数”的政治监督意识也会越强,进而在一定意义上对“关键少数”的言行举止也会起到重要的约束和规范作用,有益于促进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不断形成与发展。

(三)“绝大多数”的规模效应与“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相结合。首先,坚持以上率下,做好示范表率。第一,领导干部要带头讲政治。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和鲜明特征,“‘两个维护’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领导干部在实际行动中要带头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引领全党在思想政治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二,领导干部要带头学重点。理论清醒是政治坚定的前提和基础。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在学习方面积极发挥“头雁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持不懈用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实际行动让广大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第三,领导干部要带头强作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作风历来是引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重要风向标,是人民群众观察党风的重要窗口。”领导干部要敢于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精神坚决同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其次,端正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选人用人是我们观察党内政治生态健康与否的风向标。以党章为规定、以公道正派为理念选人用人,党内政治生态自然风清气正。反之,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对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危害最烈。新时代中国GCD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好中央精神,既要严格执行好干部标准,严把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也要注意防范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着力破解“四唯”问题,“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第四,强化监督问责,筑牢拒腐防线。“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居于重要地位。”一方面,要继续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以增强监督的严肃性、协同性和有效性为着力点,促进党内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当前,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初步成型,接下来要继续围绕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加快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网络,进一步提升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实效。另一方面,严肃问责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应然之举。一要深化精准问责,提升工作质效。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工作要求,着重加强对党委、纪委的责任追究。二要抓好贯彻落实,夯实主体责任。问责执行主体要提高制度执行力,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鲜明导向,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同志们,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政治生态良好,则风清气正、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实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