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习教师节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更新时间:2024-10 来源:网友投稿

A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全文):

各位与会老师:

你们好!值此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向你们、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长期以来,以你们为代表的全国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了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此处隐藏5612字,下载后查看---

广大教师要以此为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启智润心、因材施教,让亿万学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勤学笃行、求是创新,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胸怀天下、以文化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一是厚植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基因,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是面对时代变迁和社会纷扰冷静观察、把握大势的理性精神。家国情怀把个人发展、家庭兴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理想统一起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崇高使命感和源源不竭的动力。20世纪10~20年代,晏阳初等发起平民教育运动,以教育改造中国人、中国社会,实践教育救国的理想;百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望于教育培养时代新人,更需要教师厚植家国情怀。正如A总书记所指出的,“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二是坚守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呵护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对于教育者来说,要把学生当作人来尊重,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要把每一个学生当作不一样的人,尊重他的发展权利。当今教育界,工具主义、功利主义盛行,致使指标、绩效、成绩、任务成为教师和学生的桎梏,教育不再是“田园牧歌”而成为赤裸裸的利益链下激烈的角斗场,教育的异化导致学生片面、畸形发展。教育者应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对人文精神有执着的坚守,竭尽所能排除干扰和诱惑,用理解、尊重和关爱培育学生,感染学生,用自己成人的臂膀为身边的学生撑起一片清朗的天空。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报告中指出,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和国际团结并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共同承担责任。在人文主义教育者的引导和熏陶下,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个性充分发展的时代新人,承担起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任。

三是拥抱儿童立场。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哪怕饱经成人世界的沧桑、无奈,也能够以一颗童心对待学生。他们能够从儿童立场、儿童视角出发,发现这个世界的奇妙和美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同频共振。作为理论体系的教育学,是从研究儿童开始的,没有儿童的教育不是教育,忽视儿童立场的教师不是真正的教育者。要理解儿童,他们有坚强的自我、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都无比正常、充满正义。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发展潜能,未来都有无限可能。“天生我材必有用”,要避免用一种尺度衡量学生、以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尊重、开发每个孩子的主体能动性,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谁,明白学习和生活的动力源泉在于自己,而不是一味迎合成人的期望和无穷无尽的任务。

四是实践教育信仰。真正的教育者把教育作为一种信仰,把教育工作看成一场修行。马克斯·韦伯指出,“天职观的概念给所有的职业都带上神圣的光环,赋予职业超越功利的意义。人们不再把职业仅仅当作一个饭碗、一种谋生的手段、一种权宜之计”。当然,具有“天职观”的人也不会因为谋生需要而对外在的诱惑和压力妥协,损伤自己的职业操守。从事教育工作从来不会一帆风顺,而真正的教育者把所有的挫折都当作考验,当作修炼自己的契机,在教育工作中领悟社会、领悟人生,不断向精神的高峰攀登。对教育的信仰支撑一个人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情感,支撑教育者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