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从“三封家书”中品读信仰的力量

更新时间:2024-10 来源:网友投稿

(视频片段)相信大家对这个电影片段并不陌生,这就是电影《红河谷》其中的一节片段,影片以20世纪初的中国西藏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汉藏儿女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和并肩抗战的英雄传奇故事。由于战争,一切本该属于这里的宁静,被那来自西方所谓的“文明”侵蚀,但电影里的女主人公丹珠傲然挺胸宣告着,西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骄傲如女神,在敌人面前放声歌唱,引起所有藏民们的回和。他们不管西方文明是否走在世界的最前头,是否是最先进的文明,他们只知道,这片土地,是他们的文明,有他们的信仰。藏民们对信仰的坚守,他们的信仰让人震撼又感动,触动人的心灵,这是藏族人的信仰,烧香拜佛、藏民朝拜、人逝天葬,哪怕藏民们每天喝着青稞酒、酥油茶,吃着糌粑,他们依然感觉过得很幸福,这些都是因为信仰的力量。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需要信仰,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生活中需要信仰。所以今天按照计划安排,我想围绕“信仰”这一话题与大家聊一聊。说到信仰,我想到央视热播节目《信o中国》,节目以“信”为载体,从2000多封历史书信中选取了50多位GCD人写给亲人友人的书信,并通过一位位“信使”的真情展读,讲述了50多个不为人知的红色感人故事,每一个故事传递的都是“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都充满了“发现、感动、震撼、振奋”的力量。

“人无信仰不立,党无信仰不存”,那什么是GCD人的信仰呢?当红军战士高喊着“为了苏维埃”冲向敌人的枪林弹雨时,“苏维埃”就是他们的信仰;当八路军战士从狼牙山纵身跳下数十丈的悬崖时,民族解放就是他们的信仰;当解放军战士高呼着“为了新中国,前进”和敌人的碉堡同归于尽时,“新中国”就是他们的信仰;当开国大典上,一张张面孔凝望着缓缓升起的国旗热泪盈眶时,“五星红旗”就是他们的信仰;那么问下大家,你心中的信仰又是什么?信仰就是在经历种种悲剧与辛酸苦辣的时候,仍然让人觉得生活还可以忍受的那股力量。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今天我从五十多封信中甄选了三封家信,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品读分享,共同感受信仰的力量,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开启信件。

第一封信:黄继光写给母亲邓芳芝的一封信。(音频播放)

母亲大人:

男于阳历十月二十六日接到来信,知道家中都很安康,目前虽有少些困难,请母亲不要忧愁,想咱在前封建地主压迫下,过着牛马奴隶生活,现在虽有少些困难,是能够渡过去的,要知道咱们英明GCD,伟大领袖毛主席正确领导下,幸福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此处隐藏3991字,下载后查看---

信仰愈发坚定,行动就愈发坚决,信仰可以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力量。当年,邓小平一句“今天的谈话凭党性”,张国华将军听了,二话不说带领18军,靠着两条腿,超负荷行进3000多公里,成功进入西藏,创造了人类高原行军史上的奇迹,凭得是信仰;1919年冬天,一位叫陈望道的年轻人从寒冬到次年早春,在自己卧室里,借着一盏昏暗的油灯,沉醉其中,潜心翻译出了《GCD宣言》,凭得也是信仰;80多年前,红军战士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走完两万五千里,凭得更是信仰;在践行信仰的道路上,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你做了什么,在于你为之付出、为之奉献了多少。邓小平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作为新时代党员,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的干,就是践行信仰。作为新时代党员,即将面临的是有硝烟和无硝烟的战场,我们需要做的是带头坚持好我们内心的信仰。把信仰融入血脉,把使命牢记心头,艰苦环境中不失志向,清贫生活中不失气节,现实诱惑中不失操守,任凭风吹浪打,信仰岿然不变,始终坚守信仰高地,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