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他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首次提出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深刻阐明了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五方面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发出“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号召。建设教育强国,必须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对于新时代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教育要旗帜鲜明体现政治属性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教育政治属性的集中体现。
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我国是中国GCD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GCD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他强调,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那将是教育的失败。教育的政治属性决定着教育成败,决定着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方能保持在教育方向上的清醒和定力,完成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把准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这个大是大非问题,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讲出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要切实增强办好教育的政治敏锐性,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政治要求。
始终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贯彻好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好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研究协调解决教育工作重大问题。党委政府要履行办好教育的主体责任,定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教育系统自身要推动落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校一级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作用。要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夯实中国教育治理的基层基础,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旗帜决定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办好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不懈用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增强建设教育强国的自觉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成为管教育、办教育的根本原则和行动自觉。教育工作者要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坚持、长期坚持,将对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坚持转化为发展教育事业的强大优势。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此处隐藏3761字,下载后查看---
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坚守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把准教育发展规律,加快教育强国建设。
把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来发展教育。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时强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新征程上,要将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贯彻到教育事业发展中,始终坚守教育的人民立场,坚持发展教育为了人民,发展教育依靠人民,发展教育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教育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走好教育工作的群众路线,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出台教育举措多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多尊重人民群众的呼声。加强教育治理,处理好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的关系,既不能一管就死,也不能一放就乱。加强立德树人,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处理好学生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避免填鸭式的简单灌输,增强灵活有效的教学互动。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人民最有资格评论,教育对象最有资格发言,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是人民满意。脱离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切身体验另搞一套,教育就会变成形式上的空转,在实践中无法提高质量。
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这表明教育作为先导任务将率先实现现代化,同时必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和战略支撑。在谋划教育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自觉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时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学习人类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作为先导任务,要超前谋划、精准实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对于教育强国建设至关重要,要科学设定五年规划的教育发展任务,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确保各项措施及时落地,设定的目标按时完成。同时也不能急于求成,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事求是进行规划和实施。
把增强教育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标。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教育系统要认真研判现状,找到当前坐标,在守正创新中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提升思政引领力,要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的人才资源和学科专业优势,努力走在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前列。广大师生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发挥好对全社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提升人才竞争力,要切实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同时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升科技支撑力,要注重原始创新研究,主动对接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多啃科研硬骨头,切实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利用。提升民生保障力,要精准配置教育资源,切实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社会协同力,要坚持开门办教育,加强与地方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在与社会协同中作贡献、促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要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贡献教育治理的中国方案和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务必清楚认识和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从教育属性出发来思考谋划教育工作,把教育改革的路径设计得更加科学有效,把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得更加准确合理。唯其如此,才能推动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