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发言提纲:以更高标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更新时间:2024-11 来源:网友投稿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价值追求,为我们深入促进教育公平指明了方向。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上好学”成为当前教育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教育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根据本次专题研讨安排,下面,我联系实际工作,与大家交流几点想法:

一、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格局性变化,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但当前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愿望更加强烈。要深入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从“一个都不能少”到“家门口的好学校”,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均衡配备教育资源,持续提高教育质量,筑牢均衡之基、厚积优质之本、走好长远之路。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建设教育强国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教育资源分布和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实现优质均衡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一项重大改革,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优先保障、坚持政府主责、坚持补齐短板、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深化综合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动态调整,才能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群众满意度。围绕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五个方面的达标要求,促进城乡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要以提升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为工作重点,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适应人口变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前瞻研判义务教育需求变化,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加大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向薄弱环节倾斜力度,着力补齐义务教育发展的短板。深入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此处隐藏1475字,下载后查看---

做大优质教育资源,需要聚焦育人核心、探索数字赋能。课程是育人的核心载体,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大规模提高育人质量,需要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方案,加强各级共担落实国家课程政策的责任。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效支撑。推进教育数字化,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完善义务教育阳光招生机制,严格落实免试入学、公民同招。完善学区划分、公办学校入学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健全多渠道、新载体的招生培养方式,深化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改革,依托联盟式、集团化办学模式,建立更加包容、高效的育人新载体和多元化的录取途径,推动人才培养的贯通衔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升学渠道和多元化的成长路径。积极探索以多种形式扩大和延伸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进一步缩小教育的城乡差距,通过游学等各种形式推进城乡学生共享高质量教育发展成果。进一步拓展服务,优化选择。在校内尝试提供高质量的“菜单式”课后服务,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确保学生在校内学会、学足、学好。

三、统筹推进巩固“双减”成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强调,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双减”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决不能松懈和松劲。要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推动科技赋能、加强作业设计、健全质量监控评价等举措,确保校内教师“教足教好”、学生“学足学好”。要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构建基本服务与拓展服务相结合的课后服务体系,完善相关保障机制,真正实现课后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深刻认识和把握“双减”的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紧紧扭住坚守义务教育国家事权、净化基础教育生态这一关键要务,统筹“双减”和“双提”,提升校内教育质量,提升校外治理水平,坚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深化改革、标本兼治,不断推进“双减”改革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发挥好基点作用,必须营造良好的基本生态,这个生态就是校内发挥好主阵地作用,校外发挥好必要补充作用,防止违法违规校外培训扰乱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要严控学科类培训,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治理,规范非学科类培训,在双休日、寒暑假等重点时段广泛开展明察暗访,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让合规者受到保护、违法者付出代价,防止“劣币驱逐良币”。根据“双减”工作呈现的阶段性特征,要探索更加有力有效的工具和方式,不断健全校外培训治理长效常态机制。系统总结现有政策和基层实践并转化为法规制度,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管理,优化白名单竞赛结构和规模,指导其提升办赛水平,严肃查处违规竞赛,防止扰乱基础教育生态、增加学生和家长竞赛负担。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好建设教育强国的价值取向,解决好人民群众关于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