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更新时间:2024-11 来源:网友投稿

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新质态的生产力,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是人类生产能力的跃升。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既要从生产力内部要素着手,以经济体制的改革为牵引推动要素创新配置,促进要素的优质组合、提升全要素生产力;也要从生产关系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入手,强化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保障。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一个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大课题——“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第一,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提高要素创新配置能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注重系统集成、注重突出重点。经济体制作为国家管理经济活动、执行经济决策、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方法与组织形式,关系着经济运行的效率、发展的质量,也决定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需要把握当前我国市场情况,明确当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市场发育不够充分、体制仍不健全等现实问题。因此,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需要通过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市场竞争机制、市场约束机制、市场激励机制等,完善市场秩序,推动创新要素在市场中的流通、运转和配置。同时,“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并推动市场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创新资源包括科技创新的人才资源、资金资源、技术资源等的配置效率,都能够更好地流入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与行业中。

---此处隐藏2174字,下载后查看---

第三,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强化生产力跃升动力

体制是组织、制度等的体系,而机制则是体制内部的组织、制度、主体等的运行方式。体制与机制不可分割,体制本身包含其运行机制,而机制必然也是体制的运行过程。因此,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关键在于“因地制宜”。中国幅员辽阔,各省市各地区由于资源禀赋、历史地理和文化传统等因素不同,在发展的历程中呈现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则是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特征、发展要求和发展目标,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在中央层面,要健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明确体制机制构建的整体性要求、框架、原则与理念,确定体制机制构建与改革的方向及总目标。在地方层面,要给予地方政府与单位一定的创新空间,采取一区一策、特色发展的方式,依据各地产业发展的状况,明确其核心问题是提升创新能力还是推动产业变革,并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特色、劳动者状况和生产资料禀赋等确立精准特色的体制机制。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是系统性的,既包括整体性的发展机制与管理机制,也包括各种具体的体制机制,其关涉诸多领域和方面。具体而言,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尤其是建立并完善关于推动技术革命、生产要素创新配置等的体制机制;健全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既要健全传统产业转型的体制机制,也要建立未来产业培育与增长的制度供给和体制机制,为未来产业的布局与发展提供保障;健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提升劳动者对新技术、新知识和新工具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激励劳动者创新创造的活力等。

同志们,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让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