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对全省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考察全市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总牵引,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重要流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美丽全市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着力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坚持“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五管齐下,通过持续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扩大禁煤区,开展新能源车辆替代等系列举措,推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4.3米以下焦炉全部关停淘汰,3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4家焦化、6家水泥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工程;29家企业完成LDAR检测、42家涉VOCs企业完成提升改造、15家企业完成无组织治理,12家企业完成工业炉窑治理;划定“禁煤区”1564.47平方公里,实现了县(市、区)全覆盖。截至目前,我市环境综合指数4.01,全省排名第4,达到历史同期最佳水平,改善率全省第1。除臭氧外,其余五项污染因子指标均实现显著下降,PM2.5、PM10、CO三项指标降幅均排名全省第1。
(二)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锚定水质达标目标,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统筹协调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利用。制定印发《全市“一泓清水入长江”2024年攻坚措施》《全市涑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全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强化攻坚举措,构建完善全市水质保障工作体系。聚焦重点项目,实施“一泓清水入长江”工程项目87个,总投资116.9亿元,已开工77个,完工43个;谋划长江干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57个,总投资79.75亿元,已开工52个(包含已完工28个),完工28个,正在建设24个;以盐湖生态治理为核心,推进总投资24.01亿元的“长江流域全市盐湖生态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EOD)模式”项目,该项目已进入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同时,坚持“查、测、溯、治”原则,推进重点流域监管排查,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306个,发现168个问题全部整治到位。全面取缔了长江、汾河干流沿岸1公里内污染企业。启动长江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排查整治工作,累计排查问题89项,已完成整改74项,其余15项有序推进。开展全市乡镇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实地调查和评估工作,完成115个水源地调查,摸清了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状况。1-9月,我市10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中,水质优良比例为80%,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2个Ⅳ类断面为涑水河张留庄断面、汾河柴村桥断面,无劣Ⅴ类断面。
(三)推动土壤环境安全稳定。以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目标,不断加强土壤、地下水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严格土壤环境管理,编制《全市优先监管地块重点监测项目实施方案》,更新我市2024年重点排污单位(土壤)名录,确定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45家、优先监管地块44家,完成28个纳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考核地块的安全利用工作。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更新完成678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经营单位全口径清单,对全市48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进行考核,达标企业46家,基本达标企业2家。强化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10余人(次),发现隐患点118个,完成整改100个,其余按时序进度推进。截至9月底,全市纳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考核的地块28个,安全利用率达100%,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在省级考核评估中连续四年达到“A”级。
---此处隐藏2635字,下载后查看---
(五)坚守生态为民理念。聚焦重点领域,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为契机,推动解决全市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启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强化“两高”管控,守住环境保护的底线。抓好环境信访案件查办,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共受理办理群众环境举报案件421件,办结392件,剩余29件均在法定办理期限内,初次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达到100%,按期答复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履行生态损害赔偿责任,筛查上报6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线索,完成13条线索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涉及损害赔偿金380.5万元。截至8月底,全市完成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32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153个,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134个,化解重复信访案件10件。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全面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在当前生态环境新的形势,新的方向,新的要求下我们要转变观念,要“以人为本”,要突出本职,要稳定发展,所以要进一步抓实生态环境“监测”、“监察”、“环评”三大本职业务工作,从源头上减少不必要的务虚的、配合性的工作,要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从硬件设备和人员技术上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环保队伍素质,提高执法能力;要加强监测站的能力建设,盘活现有的监测设备;要加强应急建设,应对突发事件,加强危化防护及演练,消除环境突发事件特别是化学和辐射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的短板弱项;出台政策解决县级分局人员编制过少的问题,补充新鲜血液,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出台机制促进干部横纵交流,提升归属感,激励干部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确保环保事业后继有人。
(二)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方面,以PM2.5控制为主线,聚焦VOCs和NOx协同减排,重点推进工业企业VOCs、柴油货车、扬尘污染治理,努力实现PM2.5和臭氧浓度双下降。水方面,抓好提质攻坚行动,推进西部海域水质净化厂和入海河流降总氮,打造更多美丽河湖和美丽海湾。噪声方面,深入推进“宁静城市”建设,力争区域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控制在56分贝以下。固废方面,重点深化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推动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点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同步开展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工程和示范技术。生态方面,开展陆域生态调查评估,强化红树林生态修复监管,助力高标准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
(三)全力服务支撑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发布实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推动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的区域环评成果落地,做好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EOD模式项目库。围绕“制造业当家”加大“环保顾问”“环保管家”等帮扶指导力度,支持企业绿色转型、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