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准匹配,找准“结合点”,不拘一格“选”人
面对乡村振兴人才、资金、信息匮乏难题,我县聚焦乡贤能人、知名人士、经营管理人才等群体,从中选聘一批政治素质高、群众口碑好、能力素质强、服务意识优的人才担任“名誉村长”。我县成立“名誉村长”选聘工作组,全面摸清村情和人才“两个家底”,广泛征求意见,综合群众需求、人才优势、受聘意愿等,秉承“不重学历重能力,不看文凭看水平”理念,共梳理出拟聘用“名誉村长”人才库157人,最终通过乡镇党政负责人登门拜访、组织联谊等方式向相关人员发出正式邀请,颁发“名誉村长”聘用证书,共聘请144人挂村任职。
(二)人尽其才,瞄准“发力点”,任人所长“用”人
“名誉村长”履行宣传推介家乡、提供智力支持、参与乡村基层治理、帮扶困难群众、搭建致富平台、培育乡村人才“六项职责”,并鼓励他们直接投资。“名誉村长”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列席村级有关会议,为村干部开展工作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提供意见建议,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协助制定村级发展规划。利用“名誉村长”视野开阔、思路宽广、人脉深厚、声望崇高的优势,领衔“乡贤理事会”,与其他乡贤共同发挥“智囊团”作用,在公益活动、乡村建设、乡风引领、产业发展等方面激励乡贤各展所长并进行积分评定,充分发挥“选聘一人、带动一方”的社会效应。截至目前,共吸引380余名乡贤能人返乡创业,创办企业86家,提供就业岗位1670余个,村级集体经济50万以上行政村14个。
---此处隐藏1655字,下载后查看---
(二)持续完善机制,推动良性循环。积极探索“名誉村长+人才培育+产业带动”新机制,发挥名誉村长示范引领作用,以引进人才培养为支撑,以多元产业建设为载体,引入人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采取就地扶持、返乡创业、人才回流等措施,大力培养新一批名誉村长,鼓励引导各方面人才向脱贫地区基层一线流动,为乡村振兴积蓄人才力量。
(三)助力“人才建设”,增强造血能力。推动“名誉村长”主动充当起乡贤人才“联络员”,通过“云座谈”向乡贤人才宣传人才政策、提供创业指导,吸引人才返乡发展;结合人才自身能力特点和乡镇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因事择人,坚持人尽其用、用尽其才、才尽其专,进一步释放人才活力、激发人才潜能;联合高校农技专家开展农技下乡服务,通过手把手教学、一对一服务,加强农村“田秀才”“土专家”等人才培养。
(四)助推“产业发展”,壮大综合实力。推动“名誉村长”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一根本之策,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明确发展方向,激发内生动力。将农业主导产业与下游农产品加工企业组建产业联合体,形成区域农产品特色品牌;邀请高校专家服务团围绕农产品产业规模化种养展开培训,通过线上理论讲解、线下实践操作,提升农户规模种养技术水平;依托乡村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业,推动农村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五)积极推进“一县一点”乡村人才振兴市级示范点工作。
依托我县校具商会实地载体,成立乡村振兴“校具”人才培育学校,通过校具企业“点单”,人才学校“接单”等形式,为企业定向培育出一批校具行业“能工巧匠”,优先吸收脱贫群众为定向培训对象,让想学技术的脱贫群众有机会成为良工巧匠,实现校具企业与人才的源头精准对接。同时,将我县校具产业园区作为实训基地,定期开展课堂培训,邀请优秀校具企业人才、技能人才、工匠能手等作为授课老师,打造形成一批专业、活泼、充满吸引力的培训课程,推动校具产业由“XX制造”迈向“XX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