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产教融合活动涉及职业学校、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多方主体的权益,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地位和影响力不尽相同。通过对产教融合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分析,发现产教融合实践中存在各利益相关者对产教融合政策执行力度弱、地方政府对产教融合活动的评价机制尚不完善、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活动的意愿较弱、职业学校缺乏对接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体系等困境。以产教融合利益相关者为视角,应从协调与定位产教融合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角色、构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完善产教融合的激励措施、创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促进区域性产教融合政策的健康持续发展,为教育部门、法律部门的决策提供学理支撑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区域性;产教融合;实现路径
我国已在顶层设计上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条款,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差异较大,各地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有效地实施国家层面的产教融合政策。因此,从区域层面促进产教融合政策的发展是一项更具操作性的方式。从我国现有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省域产业发展的特点更为明显,更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活动。总体而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离不开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探索省域层面的、适合的、能满足学校和企业发展需求的产教融合政策实现路径,力图从学理上提出适应省域层面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基本理念、实践范式和实施策略,为教育部门和法律部门的决策提供学术支持及实践依据。
一、产教融合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与相互博弈
早期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一种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被广泛运用于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如学者弗里曼在其著作《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中指出,任何一个企业的营运都需要在多元利益相关主体之间寻求平衡,企业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实质就是各利益相关主体整体利益的最大化[1];学者克拉克森的研究则更加突出利益相关者理论中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诉求。简言之,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通过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与相互博弈进行探讨,并对企业营运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的未来发展策略。近年来,利益相关者理论也被众多学者运用到教育学领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活动涉及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诸多主体的利益,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对参与产教融合的各方主體进行剖析[2],能更有效促进我国产教融合政策顺利执行。
(一)产教融合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此处隐藏8140字,下载后查看---
[4]黄亚宇.新时代产教融合模式下受教育权的多维关系审视[J].湖南社会科学,2019(6):141-146.
[5]李玉珠.我国产教融合发展的制度环境及优化研究[J].职教论坛,2018(8):33-38.
[6]苏华,方向阳.基于“三方主体”视角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5(22):24-26.
[7]肖凤翔,贾旻.行业协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的机理、困境和思路[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84-91.
[8]刘君.“互联网+”时代产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8(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