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世界百年变局的一个关键变量。总书记准确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趋势,创新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论断,就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为推动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着眼全国发展大局,立足**实际,**财政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自觉把**科技创新打造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具体生动实践。
全面系统布局创新资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要素支撑。持续将科技创新作为战略领域予以重点保障,创新性优化项目、平台、人才等生产要素。严格落实科技投入“只增不减”要求,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省财政科技支出从2020年的56.4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34.2亿元,年均增长33.5%,推动新质生产力水平跃迁。
全力推进“三项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促推更多成果转化。高位推进,大胆探索,创新落实国家部委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改革要求,聚焦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想转”、“没钱转”难题,深入推进“三项改革”(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试点,优化资产管理方式,盘活存量资金,全面激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力,全省157家单位的10.3万项成果实现单列管理,3万余项成果走向市场转化。持续稳步推动“三项改革”向部属院校、中央驻陕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等延伸,用“小切口”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突破”,出台重点高校在陕孵化转化成果“一校一策”财政综合支持政策,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辟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立足资源禀赋,支持开辟新材料、光子、氢能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壮大航空航天、现代能源、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推动旱区农业、现代中医药、富硒等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深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每年支持安排部署百项左右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着力提升重点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2023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增加值同比增长3.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15.4%。未来产业快速发展,增材制造产业链总产值同比增长19.6%,无人机产业链增长11.7%,光子产业链增长9.1%。
---此处隐藏1634字,下载后查看---
齐心聚力招揽汇集人才,塑造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势。聚焦“财为才用”,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打造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支持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支持组建近700支行业领先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促进科学界与工程界构建形成优势互补研发团队模式。支持开展三秦英才引进计划和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实施,近两年支持引育高层次人才1035人、创新团队145个;支持推进实施创新人才攀登行动,新培养认定955名科技人才和288支科技创新团队,系统完备的科技人才梯度培养机制基本形成。
精准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支持建立跨部门、跨学科、跨央地、跨军民优势科技力量统筹调配机制。省重大专项计划项目,采取“里程碑”式管理,实施周期内不开展评估、检查和抽查活动等,夯实项目承担单位管理的主体责任;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中部分项目和**人才项目实行定额资助包干。稳定支持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当主角,在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青年人才承担项目比例提高到50%;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40岁以下青年人才承担项目比例力争超80%。优化完善省属科研院所绩效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科技领域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鼓励支持高校院所等总结类如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的实践经验,最大力度释放科创活力。
打造**建设战略工程,营造新质生产力良好生态。自省委省政府启动**建设以来,全省上下全力推进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决策部署,加速加力推动**建设见势成效,**成为新时代**最大创新品牌,全域协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科创服务等体系的效能持续提升,已成为厚植新质生产力成长的沃土。2020—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从1758亿元增加到4120亿元、年均增长32.8%,高新技术企业从6198家增加到16100家、年均增长38.69%,科创板、北交所(过会)企业达到20家、居西部前列。
**财政将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要义,精心谋划出实招,深化改革解难题,加速完善财政分级分类支持体系,加速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加速推动西安“双中心”建设,高效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聚心聚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为谱写**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财政力量。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