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工作情况汇报

更新时间:2024-12 来源:网友投稿

(一)优化体系建设。着力强化协同联动,深化“大党工委”和“大党委”职能,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联”机制,与山东省委党校离退休工作处等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今年以来,已有25家机关事业单位参与基层治理,共同开展“同心阅读”“颂党情·迎花开”“书香满溢”等共建活动60余次,圆满解决了部分基层党组织资源瓶颈和活力不足问题。

(二)创新品牌载体。依托“青合家园”平台,持续擦亮“院落微党课”“马扎会议”“青合学院”等党建品牌,制定匹配发展需求的人才培育计划,整体提升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治理能力。今年以来,共开展党群培训700余班次,孵化社区服务队10支、本土人才35人,影响力辐射到上千名党员和社区居民。

(三)完善联动机制。借助街道社工服务站、养老服务中心及“和谐家园”等平台,推进“五社联动”,即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组织、社区志愿者和公益慈善资源协同,建立资源、需求和服务三清单机制。今年以来,整合辖区内外优质资源40余个,提供20个专项服务项目,开展公益活动百余场,服务居民达6000余人次,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精准服务。

二、强化共治平台,畅通治理链条

---此处隐藏1239字,下载后查看---

三、强化服务为民,延伸惠民链条

(一)建立枢纽型微服务网络。立足街道区域实际需求,践行“支持、融入、同行”理念,针对“一小一老”等弱势群体,科学设计服务项目,创新运用“TCU”模式(StoryTelling叙社情,TalentConverging聚才智,SpiritUniting拢人心),打造“叙:需求精确识别”“聚:能力持续提升”“拢:服务精准覆盖”三大平台,开展“愉快少年事”“青合学院”“96街坊”等专项活动,提供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设立“守望相助”帮扶项目,推行工作人员、居民代表、志愿者与困难群众的“一对一、多对一”帮扶机制,为420名残疾人、220户困难家庭、40名独居老人、15名困境儿童提供精准服务。相关经验做法被选入《全国百佳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案例》《全国社工站建设优秀案例集》。

(二)加大养老服务供给力度。围绕老年群体“养老不离家”的理念,将居家与社区养老服务结合,推动基础服务向高质量服务转变,实现供给从“普惠”向“优享”飞跃。构建基层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常态化提供老年配餐、居家照护、康复理疗等10余种专业服务项目。创新娱乐服务形式,通过“上门陪伴”“闲谈拉呱”和“生命故事”等,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抚慰服务百余次。利用平台优势,推出“互助小组+养老服务”模式,响应重点老年人养老需求,塑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和谐社区氛围。今年以来,举办“巧手有你,爱在‘益’起”“暖冬行动”等活动95场,服务老年人1900余人次。相关案例在《中国社会工作期刊》发表。

(三)提升助残服务水平。设立“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实施“托养+就业+康复+培训+志愿服务”五大服务,创新“平台+服务”模式,提供参加传统节日、社区运动会等的机会,促进残疾群体广泛参与社会活动,推动“残健融合”发展。成立残疾人志愿服务团队,引导其参与手语教学和聋哑人舞蹈队活动,推动其积极融入社区治理。丰富辅助性就业项目库,开发手工技能、烹饪等5项就业项目;加强社区康复服务,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康家园”康复模式,惠及650余名残疾人。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