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一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入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4.5%、32.6%和30.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3.6%,工业用电量增长3.1%。新增省级以上“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12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3家、“瞪羚”企业1家。新建5G基站3079处,累计达到1.4万个,建成千兆小区22个。二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出台《产业链链长制实施细则》,建立“六个一”工作体系,精准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十大优势产业链不断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医药健康产业分别增长17.3%、12.4%。成功举办第六届石油装备展会、首届光伏产业大会。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70个,到位资金569.8亿元。17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5家企业入围山东民营企业百强,通威集团位列第36位,山推机械位列第66位。三是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深化“万项万亿”工程,谋划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1074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276个,过50亿元项目31个,过100亿元项目3个。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累计投资268个项目499亿元。发行政府专项债券1705亿元,214个项目获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7%。
(二)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效明显。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200余次,签约外资项目217个,到位外资金额4.9亿美元。落实稳外贸各项政策措施,进出口总额增长16%。新增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4个、省级7个。开行“鲁贸贷”近30亿元。二是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西海岸新区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省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实现设区市全覆盖,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居沿海港口首位。新增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53个,成功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与世界500强连线、对话山东等系列活动,创办日本、韩国等进口博览会。柬埔寨驻青总领馆开馆运行。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等工作扎实推进。三是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积极参加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展会。新获批一类口岸4个,海铁联运班列增长35%。中韩“四港联动”实质化运作。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新增国际友城和友好交流城市53个。
(三)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成效明显。一是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城镇新增就业12.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2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技能人才42.9万人。新增养老机构床位3.2万张、社区养老服务站1829处,城乡社区居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93%和90%。为9类困难群体发放救助补贴资金28.8亿元。安置退役士兵1.1万人,抚恤金和生活补助费均提高20%。圆满完成退役军人保险接续缴纳工作。二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基层治理智慧化平台,“雪亮工程”“网格化服务管理”等核心应用落地见效。深化信访制度改革,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联通信访数据库。推广运用智慧平台,强化风险研判预警和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4万余件。三是打造文化体育品牌。成功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国际文旅博览会、中国歌剧节等文化活动。扎实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省运会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参与群众达120万人次。东京奥运会我省运动员创造历史最好成绩,全运会连续四届夺得金牌、奖牌数第一,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获得中超联赛和足协杯“双冠王”。
---此处隐藏2099字,下载后查看---
(一)狠抓经济运行调度,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势头。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科学准确把握经济运行走势变化,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强化重点举措落实,分领域分行业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及时跟踪评估调整政策效果。扎实开展“高质量发展突破年”行动。聚焦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精准施策,确保实现良好开局。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突出“十强”产业、基础设施、重大平台、社会民生,谋划推出2000个省级重点项目。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二)狠抓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加快制造业强省建设。深入实施制造业强省三年攻坚突破行动,深化“万项万亿”工程,谋划推进100项重点产业专项、1000项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项目。持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培育10家左右年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制造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超过3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4万家。强化数字赋能增效。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集成电路、光电子、高端软件等关键基础领域创新突破,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各产业融合,打造全行业全链条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服务业繁荣发展。落实好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行动计划,着力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商业、托幼服务、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名县名镇、度假康养胜地和夜间文化体验集聚区。
(三)狠抓项目引建攻坚,全力筑牢经济发展支撑。持续提升招商实效。落实好招商引资“六大机制”,科学编制招商图谱和招商指南,围绕重点地区做好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工作,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和实效性。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落实重大项目领导包靠责任制和清单式管理,优化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流程和审批环节,启动第二批“十强”产业重点项目库建设;加快裕龙岛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计划;扎实推进黄河大桥复工建设导流底孔混凝土浇筑工程。大力强化要素保障。落实土地供应实名制制度,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探索利用产业用地指标弹性出让政策,充分发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拉动投资、促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四)狠抓改革开放创新,全力激发经济发展活力。重点推进改革攻坚,包括科技评价、国企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和放管服改革,以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优化与日韩的经贸合作,并推动高质量的招商引资,目标是外资规模超200亿美元。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科创平台,实施大科学计划和工程,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培育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五)狠抓城乡品质提升,全力促进城市协调发展。推进城市更新,提升治理现代化,包括智慧城市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建立和数字市政建设。同时,通过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改善农村环境,发展现代农业,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此外,协调区域发展,实施黄河流域战略规划,强化省会城市济南的中心辐射作用,构建新的区域协调发展框架,并支持临沂现代化城市建设,振兴沂蒙山老区,加强对口支援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