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工信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更新时间:2024-12 来源:网友投稿

2024年以来,县工信局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县委的工作要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线并进”,全力筑牢工业经济增长“压舱石”,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聚焦运行监测,工业经济平稳向好。健全“县、部门、镇街、企业”四级协调机制,完善运行监测体系,盯紧重点产业、骨干企业和新建投产企业,加强对产能产量、产品价格、营业收入、工业用电量等情况的监测,及时作出分析研判,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运行平稳。2024年,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44.3亿元,同比增长12.3%、全市排名第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1亿元,同比增长12.2%、全市排名第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05亿元,同比增长32.5%、全市排名第1;工业用电量21.0亿度,同比提升12.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家、全市第2位。

(二)聚焦创新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显著。实施制造业产业链行动计划,全力发展新材料、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强化链长制责任,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集中资源力量补链强链,同时,编制《全县“智赋万企”行动实施方案》,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2024年全年,预计新材料产值增长35.75%、智能制造产值增长30.12%、汽车零部件产值增长25.9%,三条产业链规上企业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74亿元,营收385亿元,占总量比重68.7%左右,新质产业对全县的产值贡献进一步提升。获批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相关示范项目国家级7个、省级15个、市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82家,上云企业占比75.78%,位居全市第一。

(三)聚焦企业培育,运营质效显著提升。建立企业梯次培育清单,强化分类指导和精准扶持,每条产业链培育3-5家链主企业,不断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全力抓好“小升规”培育工作,将产业导向明确、市场成长迅速、财务制度健全的38家中小企业纳入小升规培育库,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专业化“小巨人”,积极申报创建先进智能装备制造试验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等,打造绿色产业供应链。2024年全年,预计34家企业入规,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3家,4家企业被省工信厅认定为2024年度第一批创新型中心企业,6家企业被省工信厅认定为2024年度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此处隐藏2597字,下载后查看---

(一)狠抓运行监测,强化工业经济调度。完善产业运行监测体系,盯紧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运行监测,坚持指导企业生产科学化,生产调度制度化,加强对产能产量、产品价格、营业收入、工业用电量等情况的监测,对工业产值前20名企业纳入重点管理,实行县级领导“一对一”包保联系,行业管理部门服务企业生产协同跟进,积极引导企业加强管理,挖掘潜力,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确保辰业、五溪、奇新、山环等20家骨干企业生产保持稳定。

(二)狠抓壮群强链,推动企业规模升级。实施产业壮群强链工程,加大对成长型企业的培育力度,开展骨干企业培育和中小企业培育行动,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梯度培育体系,促进成功申报入规,加大对在建工业项目服务力度,促进其早日竣工投产。力争202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增加值增长12%左右,实缴税金增长15%,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0个以上,新投产亿元工业项目30个以上,工业用电增长10%以上。

(三)狠抓智改数转,加快企业提质增效。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难点痛点问题,积极组织浪潮云州、工信部电子五所等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产业链供应链赋能平台,开展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配送等应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引领产业链整体转型升级。深入贯彻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百项技改、千企升级”计划,引导企业开展增资扩产、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力争2025年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0%以上。

(四)狠抓助企服务,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持续落实县级领导帮扶包保责任制,常态化推进“助企发展,竭诚服务”行动,进一步优化联企干部队伍,确保联企干部高频次下到企业一线,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现状,聚焦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培训和政策解读,精准指导企业申报各类荣誉,确保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每月召开“政企恳谈会”、“早餐会”,零距离、面对面解决企业反映的诉求和困难。

(五)狠抓资源支持,强化发展要素保障。加快产业平台建设,提升项目承载能力,用活用好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吸引力和服务能力,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为企业解困纾难,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生态,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合理配置资金、土地、人才、能源、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优先保障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重点项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