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各种新建筑、新小区不断涌现,高楼林立、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现代化小区与低矮破旧、配套缺失、混乱无序的城市老旧小区形成鲜明对照。城市老旧小区问题的长期存在,有其早期建设标准低的历史原因,也有缺少管理运营的现实问题,成为城市建设管理的薄弱环节,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层出不穷。
xx年,xx街道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将小区党建和老旧小区改造协调推进的工作思路,根据工作实际,相继实施了多项关于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措施和计划,累计投资1200万元,先后对平安里、xx苑等老旧小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和功能提升改造,改造涉及居民3000户,彻底改变了这些老旧小区脏、乱、差的状况,城市环境面貌、群众居住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这些成绩得来不易,恰恰是这些得来不易的成果,体现了政府通过实干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和与群众之间的深厚真情。
一、老旧小区现状的成因探析
老旧小区多集中于人口相对密集的城市老城区,以xx街道为例,在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既是全区老旧小区改造的主战场,同时也担负着“建设中部商贸新城”的重任。在加快实现城区面貌提升的工作中,一些老旧小区的规划与管理问题日益引起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关注。辖区老旧小区多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建成,由于规划设计的先天不足和小区管理的缺失,大多数老旧小区管理不到位,存在环境脏乱差、建筑老化、私搭乱建、基础设施缺乏等问题,不仅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不利于城市形象和城市改造的宏观发展。为更好地推进改造工作,xx街道先期组织开展对辖区老旧小区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为制定改造计划提供准确、翔实的依据。就成因看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规划设计先天不足。许多老旧小区由于修建时间早,建设标准相对现代化水平低,硬件设施不足,配套不到位,形成明显的历史欠账。二是基础设施老化失修严重。以前住宅建设一直重建设轻管理,缺乏必要的物业服务,造成设施老化不配套及管理不规范。大部分老旧小区缺少物业用房和垃圾中转、厕所等公共设施;地下管网大都年久失修,排污能力较差,路面损坏严重;存在房顶漏水、外墙皮剥落、雨排沟淤积等诸多难点难题,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也存在很大的危险隐患。三是物业缴费意识淡漠。大多老旧小区没有物业公司服务,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即便是有物业服务的老旧小区,居民缴纳物业费的意识淡薄,导致物业公司无法正常运营,物业服务有心无力,致使部分交纳了物业费的业主权益受到侵害,对物业公司失去信心,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客观条件使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成为难题,没有物业公司愿意接管。
---此处隐藏2934字,下载后查看---
四、城市小区的未来
老旧小区是每个城市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每个生活在其间的居民对此都非常关注。老旧小区改造是推动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必然选择,是接地气、显实效、惠民生的民心工程。实在说,老旧小区治理并非易事,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下力气,出实招,真真正正为群众着想,时时处处为群众谋利,就一定能在攻克老旧小区中存在的种种“顽疾”,让城市的机体更健康,让城市的整体更文明,让城市的发展成果实现共享。
结语:基层工作有千万种,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为民服务,最重要的是政府的工作举措为群众带来实惠,得到群众认同。万事开头难,为民办实事首先是要与群众建立沟通,真正了解群众需求,征求群众意愿,基层党组织便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工作方式,通过与普通群众建立起互信、交心的沟通桥梁,才能使工作夯实群众基础。
实践出真知,唯有通过实际工作才能检验工作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才能让工作落到实处、开会结果。我们工作的举措必然不会一开始就完美制定并成功运用,恰恰是通过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问题才让我们进一步发现了不足,也才有机会总结经验的同时健全工作机制。实干出真情,只有工作的举措“接地气”并且落到实处,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举动,得到实惠,工作才是真正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群众也才能理解并支持政府工作,社会才会营建起共建、共享的良性氛围。
基层工作在于实、在于细,在于付出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