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标准农田系统化建设
以北部粮食主产区的XXX等7个行政村为核心实施区,推进"田-路"一体改造工作。总投入约15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开展三大建设:一是土地整治工作,完成290亩坡改梯项目、连片耕地平整600亩,新建4米宽硬化机耕路14公里(含桥梁涵洞6处),铺设节水灌溉管网系统覆盖等3个行政村;二是数字农田建设,建设250亩智慧农业示范区,部署土壤多参数监测站8组、虫情智能识别系统4套,配套建设小型气象观测站和无人机巡航基站;三是地力提升工作,实施秸秆炭化还田技术示范400亩,配置有机肥智能撒播设备3台,全年计划增施生物有机肥600吨。同步建立农田管护长效机制,组建由12名农技员组成的田间管理团队。
(二)农业科技集成应用计划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与农科院合作建立现代农业试验站。重点推进三大工作:良种推广工作,在建设1000亩"粳优702"良种繁育基地,配套种子基因检测实验室和智能催芽车间;装备升级工作,整合5个村的农机资源,新增无人驾驶插秧机5台、北斗导航收割机4台,实现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95%;人才培育工作,依托培训中心开展"科技特派员驻点教学",全年组织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等专题培训13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750人次。在试点建设2个物联网农场,部署作物生长模型系统6套,实现墒情预警、变量施药等精准管理。
---此处隐藏4001字,下载后查看---
实施"强基领航"工作,改造提升3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新增功能室5间),创建5个"乡村振兴示范党支部"。开展"头雁培育"行动,选拔8名年轻干部到村任职,组织45名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建立"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培育党员创业示范基地12个。
(二)凝聚社会合力
成立街道乡村振兴促进会,吸纳32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加入。开展"企业进村"行动,组织10家规上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设立乡村振兴公益基金,募集社会资金500万元用于特殊困难群体帮扶。
(三)培育文明乡风
修订完善28个村村规民约,建立"道德积分银行"制度(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五星级占比达15%)。建设乡村文化礼堂3个(各800平方米),组建农民书画社、戏曲票友会等文化团体。实施"移风易俗"深化行动,建立红白事服务标准(婚宴不超过20桌,丧事办理不超过3天),推广"积分管理"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