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范文-领导讲话】在全市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2-10 来源:网友投稿

市委、市政府将今年确定为工作落实年,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把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总要求落到实处,持之以恒地抓出成效;二是要动员全市上下狠抓落实,把经过一年多努力编制的全市发展战略规划逐步变成发展的现实。必雄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大家要认真贯彻、坚决落实。下面,谈几点想法,帮助大家开阔思路。

一、抓落实要问题导向

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抓落实问题,******曾专门就抓落实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推动工作的一个普遍性要求。为什么要经常讲、反复讲抓落实的问题?之所以要经常讲,根本原因是抓落实的确十分重要,正如小平同志所讲:“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之所以要反复讲,关键是因为抓落实确实很难,而不落实的现象又很普遍。我们只有追根溯源,把不落实的原因找出来,才能把落实的问题解决好。客观、理性、系统地分析,工作不落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此处隐藏6528字,下载后查看---

第一,在政策选择上要善用市场的力量。改革之初,国家对深圳等特区并没有给多少钱,主要是给先行先试的政策,用政策撬动了市场。这样,不仅有了钱,而且搅活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一池春水。当前,政府有许多事要做,而政府掌握的资源又太少;政府出台政策强调公平,但实际中又很难兼顾效率,这是发展中的现实难题。比如,要发展城市,就要考虑资金问题;要提高社会福利,就要考虑财力问题;要提高效率,就要考虑机构精减问题,如此等等,都需要大家运用政策来撬动市场,以市场的力量来弥补政府对资源聚集能力的不足。各县(市)区要建设20平方公里的新区,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仅靠政府财政投入远远不够,钱从哪里来?最终要靠市场的力量。政府掌握的公共资源如果在政府体系内封闭运行,仅用行政手段调配运作,综合效用极为有限,有时甚至是无效的,一旦推向市场,变成经营性资源,产生的效用就甚为高效。去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钓鱼岛危机对汽车行业产生重创、“8·6”特大洪涝灾害突发的不利环境,全市经济逆势而上,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地税收入增幅和私营经济活力指数4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其他8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总量所占份额全面提升,这些成就的取得,靠的是发展理念的转变,靠的是以市场化为取向、大规模推进组织经济工作的专业化改革,是科学利用、有效经营政府公共资源的结果。有人担心政府在经营资源过程中背负债务。对此,一是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负债问题。只要负债率在可控范围就不怕举债,要学会借鸡下蛋、借梯上楼。二是要学习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的经验。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举债规模虽越来越大,但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这对我们后发地区赶超跨越极富借鉴意义。

同时,政府要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市场的专业化力量,改进公共产品生产和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解决政府公共产品不足、公共服务低效的问题。比如,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政府只需要出台鼓励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市场主体投资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并监督其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垃圾处理工作,相关的各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在团队建设上要强化专业力量。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基础是建立优秀的干部团队,用开放的胸怀、包容的境界,建立一套让专业人才进入党政机关、公共服务领域和各类企业的选人用人制度,并长期坚持。同时,要把加强现有干部队伍专业能力建设与职业精神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规模培训、大规模轮岗,迅速解决干部团队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手抓专业人才引进,一手抓现有干部团队专业素养的提升,是突破某些工作“天花板”效应的现实需要,更是着眼于未来事业发展、城市能级提升的战略考量。去年,市委、市政府大规模地招才引智,得到了绝大多数干部群众的认可,每一个理性的、有良知和责任感的人都会对这样的创新之举给予掌声。上世纪70年代,以曹野同志为书记的襄樊市委,以“现代化觉悟”大胆引进人才,千名科技人员进入襄阳后,使襄阳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这就是人才之功。市委、市政府大规模地引进专业人才,就是希望用5年之功来解决襄阳领导干部团队、公共服务领域和企业的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襄阳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局面,就是因为尊贤重才,能够以开放的思想、包容的胸怀引进人才。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大规模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进入党政干部团队、公共服务领域和各类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地大规模轮训干部,有效提高干部团队的专业素养。拥有大量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城市在竞相发展中脱颖而出,在群雄逐鹿中让人仰视的关键所在。大家作为城市的领导者、管理者、守护者,要持之以恒地抓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这是神圣的责任,光荣的使命。

第三,在工作过程上要强化社会参与。广泛的社会参与,既是集民意、聚民智的过程,又是发扬民主、加强监督的体现。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项事业越是广泛参与,越是能够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越是公开透明,越是能够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感召力;越是尊重群众意愿,越是能够减少阻力和提高效率。大家要敢于打破行政工作的神秘感和封闭性,大力推行党务、政务公开,最大范围地扩大群众参与,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监督,增强政策透明度和程序公开性。群众的信任是领导干部最珍贵的资产。群众的信任既源于领导干部的扎实工作,又源于群众对党的工作的理解。鸿忠书记讲:“干部能力强有两个标准,一是能干事,二是能表现”。“能表现”,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吹牛、宣传和造势,而是有让群众充分了解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目的、意义的能力,有让群众对决策部署在认知的基础上认可、支持、跟着干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凝聚群众共识和力量。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眼睛向下,自觉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请人民参与、让人民监督、看人民评判,以此改进工作、改进作风,努力营造干群同心、上下同欲的干事创业局面。

同志们,胜景在前,路在脚下。俄国寓言大师克雷洛夫有一句名言:“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已经绘就,成就“中心城市”梦想关键在于落实。只要我们人人去落实,层层抓落实,事事能落实,襄阳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气场就会越聚越强壮,加快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的宏图伟业就会越干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