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办公室都是难题,走到基层去都是办法”,这是省委李强书记在今年第四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所强调的。作为江苏欠发达县份的县委书记,感受尤为真切、深刻。“十二五”末,灌云的各项主要指标在全省县(市)的排名基本上都是垫底,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排全省倒数第一与第二。怎样才能让父老乡亲的“口袋”尽快鼓起来,是我到灌云工作一年多来始终焦虑、苦苦思索和用心实践的重大课题。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南岗乡岗北村是我今春大走访的第一站。之所以选择这个村,是因为岗北既是省定经济薄弱村又是组织部门排出的软弱基层党组织之一,是“双料”后进。前年底任职灌云下村调研的第一个点也去了岗北,当时给我的震撼很大,全村60%的农户年收入还不到全县平均水平的一半,特困户有62户,集体收入基本没有;“两委”班子不齐,支书长期空缺,而且是“七个党员八颗牙”。
那次走访贫困户朱继才,75岁的老人守着3亩薄田度日,老伴72岁长期有病,唯一儿子40多岁还是光棍,一家人住在2间小房子里。那是我见过最差的房子,家徒四壁,都不敢相信还有这种房子。记得当时抓住老人干枯的手,看着他佝偻的身板,五味杂陈,尽管把牙咬得紧紧的,但还是没能控制住噙在眼中的泪……
---此处隐藏3273字,下载后查看---
龙苴镇石门村曾经是有名的贫困村,历史上还发生过轰动全市的县委书记被村民围堵的所谓“石门事件”。这几年,村里的变化翻天覆地,全村3000多亩地80%都是设施高效大棚,田头市场、科技超市红红火火,600来户农民60%都住进统一规划的别墅式康居示范区,新建了小学、幼儿园、农民文化广场,美丽乡村已有现实模样。
我来到石门村,没有像去其他村那样到农户家看、问、聊,而是召开村干部和党员、群众座谈会,问计问策于民。村支书王必进,不到40岁,满脸黝黑,一照面就知是朴实的庄稼人。党员、群众对他评价是:不会说,但会想,脑子活;文化不高,但死干,能吃苦,腿更勤,哪家有大事难事都能看见他身影。这位看似木讷的村书记说出的话却让我刮目相看:在村里当干部都是亲戚家里的,其实就是为家里人做事,把村里的事、邻里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没有做不好的,我们村干部不苦点累点,群众必定要吃苦遭罪……
“干部不辛苦受累,群众必定吃苦遭罪”,多么富有哲理的话!这恐怕就是石门村巨变的根本原因。像山西、川星、七里松、小刘圩等比较好的村,哪个村干部不是干得像个“泥猴子”?现在,政策环境这么好,我们的资源禀赋又这么足,发展上不去、群众富不起来,这个板子着实应该打在我们干部自己身上。我想,灌云富民和振兴恐怕最需要的就是干部这种“苦干不苦熬,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家事”的作风和精气神。想想有些干部虽然来自农村但并不真正了解农村,虽然出身农民但并不真正知道农民,这种“浮懒虚庸”的状态必须尽快彻底转变,从自己做起,做“狗不咬”“泥猴子”“脸黑式”的干部。
盘点大走访之行,听到了平时难得听到的真话、实话和直话,感受到了群众热切过上好日子的期盼,更收获了基层干部和群众创新创业的感动。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思考——我们是否真正了解群众所想?我们做的是否真是群众所盼?当我们听到了、看到了、了解了,又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