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徐惠民在第五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的发言

更新时间:2022-10 来源:网友投稿

2014年底,******在视察江苏重要讲话中专门提到苏州工业园区,要求园区在开放创新、综合改革方面发挥试验示范作用。省委李强书记去年7月来园区调研时,对苏州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提出明确要求,指出要突出创新与开放的双轮驱动、注重高端要素集聚与高端产业发展的相辅相成、推动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的融合催生、实现企业追求与政府支持的同频共振。李书记在省党代会上,又对苏州鲜明提出了事关发展方向的战略性命题,即 创新四问,其中特别谈到要建设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为此,苏州工业园区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学习研究,推出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举措,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奋力走在全省两聚一高最前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我们重点做了下面四件事情:

  一是构建五个一转机制。园区经过23年开发建设,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区,高端制造、高端商务、高端人才等各种生产生活要素高度集聚,新的创新生态系统对政府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此,我们实施了大部门制改革,最大程度地解决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等问题,探索建立简约版地方政府管理新模式。例如,我们设立了行政审批局,推进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审批;整合市容市政、规划建设、交通水利、国土资源、安全生产等领域的执法职能,设立了综合行政执法局;整合工商、物价、卫生监督、旅游文化、质监、食药监等职能,设立了市场监督管理局。改革后,园区初步构建了大经济发展、大规划建设、大文化管理、大行政执法、大市场监管的大部门制工作格局,形成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部门管市场、一个平台管信用、一张网络管服务五个一基层政府治理架构。过去,需要专门开会研究协调的事项,现在一个电话就能解决。

  二是再造审批流程提效率。我们利用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的机会,实施审批流程再造,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我们将114项审批事项分批划转至行政审批局,全面取消非许可类审批事项42项,将原来涉及的近30个处室、90多名审批人员、16枚审批印章,精简为3个业务处室、30多名审批人员、1枚审批印章,工业项目建设从立项到施工许可承诺时间压缩至39个工作日以内,新设立企业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近三年,园区每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约1.5万家,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动力。

  三是用好两个平台管到位。实行集中审批后,谁来管成为突出问题。为有效解决审批与监管脱节问题,我们坚持简政放权与有效监管紧密结合,依托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信息” “社会信用信息两大平台,建立审管信息双向推送、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双公示等制度,确保放得下、管得了,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紧密衔接、顺畅对接。例如,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信息平台,汇集了工商、质监、环保、税务、安监、人社、海关等部门的信息,目前已覆盖园区5200多家企业,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信息集成,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数据支撑;社会信用信息平台通过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大数据的自动采集生成,每个企业有90个维度的数据进入信息平台,形成了企业特有的信用身份证,目前已覆盖园区所有企业。

---此处隐藏7172字,下载后查看---

  在推进放管服改革过程中,我们有四点深刻体会:一是必须坚持一把手亲自抓。体制机制改革涉及部门利益深度调整,也是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如果没有一把手亲自抓,就难以有效推动。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定期研究、协调推进,并出台了绩效考核、履职保护、失职问责、创新激励等四项制度,形成了浓厚的改革创新氛围。二是必须坚持科学谋划、持续推进。例如,我们在建设城市大脑时,注重整体规划、有序实施,既有系统谋划,又有重点推进,通过阶段性小目标的实现,来确保长远目标的完成。三是必须建立自己的专业技术队伍。在充分利用外部专业公司、专家团队的同时,必须培养一支自己的、既懂专业又熟悉行政审批流程的信息化技术队伍,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探索完善、系统升级,持续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四是必须要有大数据信息系统支撑。精准高效的数据服务,可以大大提高行政审批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我们城市大脑的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已包含750个图层,完成了大到地块、小到路灯等城市部件的统一编码工作,每个电线杆、每个垃圾桶都有它的精确坐标,基本实现了一张地图批规划。我们的城市大脑智慧交通系统可在线实时调控交通流量,有效解决了拥堵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市部署要求,持之以恒、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加快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政务服务最好、创新生态最优、营商环境最佳的创新之城、非凡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