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监督者的“孤独”与“崇高“

更新时间:2022-10 来源:网友投稿

自央视播出《打铁还需自身硬》专题片以来,社会上对党内专职监督者——纪检监察干部这一特殊人群便有着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很多纪检监察干部也感到特别的“孤独”。由此我想起很多年前读过的特别赞赏的德国大哲学家叔本华在其著作《人生的智慧》里的经典名句: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这句名言实质上从哲学的高度揭示了人的幸福来源是一种主观感受而不是其他,这里的孤独绝不是无奈地忍受和承受,而是一种经过理性权衡后的最优选择。

这又让我很自然地联想起,在古今中外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有一些人踽踽独行于人群之中,看上去那么标高与不合时宜,风流场、繁华地从来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民族生死存亡的铁蹄而“怒发冲冠”,往往伴随着宗教裁判所燃起的熊熊烈焰而慷慨赴死。此时他们出现的背影在世俗眼中看来是多么地孤独,然而不正是这份孤独才成为了真正推动民族发展、人类进步的力量吗?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份孤独又是何等的崇高!

---此处隐藏419字,下载后查看---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探讨“孤独与崇高”的论题,从来都是先驱们在探寻实现人类幸福之路的必然命题。西方经典哲学认为,对人自身幸福的最大两个威胁,是匮乏和无聊这两个极端。人正是由于内在的空虚,才会追求五花八门的社交、娱乐和奢侈,而这些东西会把人引向穷奢极欲的痛苦的渊薮,而能免除人类精神痛苦的手段,莫过于拥有丰富的精神思想。西方经典的核心要义便是“导欲”。中国传统文化也开出了药方。道家的药方是“游刃有余”,庖丁通过修炼,前三年看见的是一头头牛,再三年是牛的筋骨和肌肉,再三年连筋骨和肌肉也不见了,因此以“无厚”的刀刃入“有间”的牛骨节,从而做到“神乎其技”、“游刃有余”。世间万象原本就是“一头牛”,我们人往往会目眩神迷,目之所见“一头牛”而已;倘若人修炼有成,不为所惑,一处一处“关节”便清晰可见。道家药方的核心要义是“无欲”。同样精妙的是儒家的药方,这个药方就是两个字:“慎独”。“慎独”精髓在诚于心,每个人都会在社会中有太多的角色,有太多需要面对和应付的事情,但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只是夜阑人静的时候自己那颗跳动的心。诚于心以后,就能真诚地面对自己的欲望,在需要作出选择的时候,能诚实不隐瞒地对待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完全的随波逐流,被欲望所驱逐,在儒家看来,这些都是对人类的考验,其药方的核心要义就是“寡欲”。

历史告诉我们,无论西方经典的“导欲”,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欲”、“寡欲”,实质上都是对人的精神欲望的全盘否定,都没有揭示出人欲望中的合理性和积极的一面,只有我们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找到了正确注解。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诞生以来的我们共产党人也就是这么一群“孤独者”。为了民族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民族的振兴,与外敌、与自然、与自身坚持不懈地作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而必将彪炳史册的与自身的斗争则是这群孤独者最为崇高的地方,也是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原因:与自身的斗争是自我的扬弃,也是自我的革命,更是自我的坚守和选择,没有崇高的宗旨和意志就必定没有崇高的行为。

历史的车轮必然地行进到我们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现阶段,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国梦”作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向全党发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号召,这里的“初心”就是共产党人作为孤独者最初的孤独之心,因此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全体共产党人应该依然还是这样的孤独人群。而这群人中间,专司监督之责的纪检监察干部更应该是“孤独人群中的孤独者”,因为在实践中,“打铁还需自身硬”,“监督者”只有成为了“孤独者”最后才能成为“崇高者”,三者的正相转换,就必须让“自身”在三个方面“硬”起来,即信念坚“硬”、本领过“硬”、作风铁“硬”,这其中对监督者来说最需要坚守也最为难守的就是作风铁“硬”,因为作风是否铁“硬”往往与其追求自身幸福的方式,尤其是“八小时”之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监督者最直观的感受。

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是总结了前贤智慧的孤独人群,纪检监察干部作为监督者,因为使命神圣、责任重大、身份特殊,所以从事的是更为崇高的事业,自然“孤独人群中的孤独者”就成为了清醒的、崇高的选择。面对这份孤独,正如叔本华所说的:“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对我们监督者来讲,那就是:监督者,选择了孤独,也就是选择了崇高,选择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