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02 来源:网友投稿

一、队伍现状

全县共有农村党组织书记x人,其中“一肩挑”x人,占比x%。从构成上看:本村致富能手x人,占比23%,本土大学毕业生9人,占比10%,下派机关、企事业单位x人,占比3%,退役军人x人,占比3%。从年龄结构上看:平均年龄xx岁,年龄在35岁及以下的9人,占比xx%;36至45岁的34人,占比xx%;46至55岁的37人,占比xx%;56至60岁的0人,占比0%。从学历结构上看:大学本科及以上11人,占比xx%;大专及以上的53人,占比xx%;高中、职高、中专、中技的33人,占比xx%;初中及以下的0人,占比0%。

从奖惩情况看,受到省、市、县奖励的8人,占比xx%;受到处分的2人,占比2%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思想政治方面

---此处隐藏2405字,下载后查看---

(一)整体素质不高,无能力干事。从构成上看,新任党组织书记x人,占比xx%;从年龄结构上看,年龄在35岁及以下的x人,占比xx%,46至55岁的x人,占比xx%;从学历上看,大专及以上的x人,占比x%,且多为函授。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偏低,能力素质不高,致富带富能力不强,与当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成果的工作的需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致富带富能力与群众盼望致富、过上幸福生活的要求不适应;二是工作方式方法与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的要求不适应,不少党组织书记还没有从旧的工作方式中解脱出来,存在着“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作,遇事经常束手无策;三是服务意识与群众需求不适应。当前,村民在生产、信贷、销售、劳务输出等经济领域,在居住、文教、养老等社会领域,期盼着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优质高效的服务,而不少村组织书记的工作仅限于传达会议精神、宣传政策、帮助争取贷款、组织发放补贴等浅层次服务工作上,群众不认可、不买账。

(二)工作任务重,疲于应付。现在农村的工作越来越多,党建、乡村振兴、防返贫监测、美丽乡村、综治为慰问、疫情防控等等,各种工作让村“两委”干部应接不暇,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各项工作的领导者、推动者,任务更加重。为满足各项工作任务要求及检查,很多时候不得不疲于应付。

(三)任务推动人数不足,无人想干事。一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流动日趋活跃,大批有文化的青年、有能力先富起来的人员流向城市、城镇安家落户;大量的优秀人才通过考取大中专院校输送出去,回到农村的几乎为零,既使有些回到农村,也不愿长期呆在村里当村干部。本土发展基础薄弱“难留人”,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不愿留”,村干部来源受限。二是部分“两委”班子成员由于工资报酬较低,不能养家糊口,不得不外出打工,造成村“两委”干部有效工作力量不足。

四、对策建议

(一)多措并举,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一是按照《xx县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实施方案》和《xx县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实施细则》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星级化管理。对于业绩突出、星级较高的x周岁及以下,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表现优秀、群众公认的党组织书记采取业绩考核、组织考察等方式,通过专项招聘纳入乡镇事业编制,并继续在村工作;对于因年龄、学历等因数不宜纳入乡镇事业编制的,但业绩突出、星级较高的村党组织书记可通过业绩考核、组织考察等方式,经县委批准,参照同等事业编村党组织书记核定报酬待遇。二是从严从紧对党组织进行考核。每年乡镇党委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年度考核,对于连续两年评为“不合格”的党组织书记进行约谈,撤职更换。

(二)多管其下,提升村党组织书记整体素质,综合能力。一是外出参观学习。疫情过后,分批分期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帮助拓宽视野、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习内容主要突出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重点。二是结成对子帮教学。发挥镇党委班子成员知识全面、阅历丰富、视野开阔、理论素养高的优势,为每位新任村党支部书记落实1名镇党委班子成员,通过传、帮、带,帮助他们掌握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能力。三是新任“主干”强化学。结合农村“领头雁”培训,围绕政策法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乡村振兴的内容,对换届后新任村支部书记开展强化培训,全力提高新当选村干部的政治素养、工作能力,确保新当选的村干部适应角色转变,尽快投入工作,早日形成战斗力。

(三)多维发力,破解村党组织书记工作任务重,疲于应付的问题。一是整合乡镇包村干部、选调生、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力量,明确职责分工,减轻党组织书记工作压力。二是乡镇干部对农村工作加强督促指导,避免因工作任务理解不到位,而出现多次返工的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