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考试院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工作汇报

更新时间:2023-02 来源:网友投稿

一、谋实抓牢基础工作,不断开创教育考试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是抓重点突破,高考系列工作平稳有序。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政策宣传、考务组织、疫情防控等重点环节工作,做到全程“零差错”“零事故”“零上访”“零舆情”。特别是在我市疫情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在时间紧、任务重、零经验、零基础的前提下,圆满完成首次高考体育单招文化考试和体育测试的组织实施,对“集中隔离”“足不出户”“足不出村(小区)”等不同情况的考生,首次实行“每1人1考场+每4人1考场+每15人1考场”的组织考试新模式,确保了考生应考尽考,确保了考生、考务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肯定和社会各届的高度评价。

二是抓人才选拔,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稳步提升。市教育考试院紧紧围绕*教育“三年大变样、六年大改观”的宏伟目标,严格规范中考组考,公开公平招录,为全市高中学校选拔输送人才近8万人,其中主城区考生被普通高中统招录取共*人,公办普通高中录取*人,被民办普通高中学校统招生录取*人。516分及以上累计*人,445分及以上累计*人,为打造“家门口”的优质教育提供了生源保障。

三是抓体制创新,考试机构改革取得积极成效。针对县(市、区)级教育考试机构设置不统一、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市招生委员会的指导支持下,加强协调指导,对我市主城区三区招生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进行结构重组、职能优化、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竞秀区、莲池区、高新区,先后成立了“区招生委员会”,在三区教体局内设机构中增设“招办”作为独立机构行使职能,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市教育局、市教育考试院联合印发了《关于在我市主城区各区设立招生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通知》和《关于主城区各区承接相关教育考试工作的通知》,指导三区教育行政部门成立本区招生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组织三区业务骨干跟岗学习,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衔接。此外,积极协调省招生委员会和省教育考试院将*市直考区划分为竞秀区、莲池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个考区,从8月开始负责对辖区内的初、高中阶段学校、社会考生进行统筹管理,组织辖区内普

通高校招生考试、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具体工作。

四是抓队伍建设,为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强化监考教师队伍管理,健全监考教师选聘管理办法和准入、退出标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组建全省考务人员信息库,建立持证上岗和“黑白名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充分调动了监考教师积极性。优化年轻干部队伍,班子成员积极与中层干部、普通工作人员进行座谈,深入交换意见,采取年轻同志座谈会、年轻干部业务能力展示会、重点项目一线锻炼等形式,不断发现人才、培训人才、锻炼人才。经过充分酝酿,提拔任用4名正科级领导干部、6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交流科级干部8名。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动议、会议测评、确定人选、考察、任命等各个环节中,院党组班子都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操作,召开党组会集体研究,做到了依事择人、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推动了招生考试事业的长足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全系统考试队伍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保密意识、业务技能、法治思维的全方位教育培训,提升了招考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是抓制度建设,构建规范高效的内部管理体系。优化重大事项决策规则和程序,重新修订了院党委会、院务会、院长办公会等议事制度,进一步提高了议事决策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水平。健全机关内部管控制度,建立了内控、

内审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的长效机制,做到各项工作有人负责、有人落实、有人监督。完善考试安全管理制度体系。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和考生规模扩大的形势,细化完善组考防疫、安全保密、考务实施、应急处突、舆情监控等制度机制,考试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巩固提升基本能力,进一步提高考试招生治理水平

一是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确保考试招生安全平稳有序。围绕防范化解考试安全风险,开展为了期1个月的考试安全大整顿,紧扣考试招生全流程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系统排查风险隐患,从8个环节、16个方面梳理出风险点26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32条,形成风险隐患排查防控台账,并通过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台账式督查,推进各项措施落地,动态清零问题隐患,有效补齐了短板弱项,提升了风险应对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招委国家教育考试安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召集成员单位集体议事3次,开展考试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4次,重要考试招生工作期间实行24小时联防联控,共同抵御和应对助考犯罪活动、涉考负面舆情等方面的风险挑战,形成了更加牢固的考试安全防线。全年各项考试的违法违规人数明显下降,涉考舆论环境更加积极正面。

---此处隐藏9515字,下载后查看---

和网站、AAA、客户端等平台,及时、准确公开公布各类考试应知须知的考试招生信息,进一步扩大对偏远贫困地区的招考信息覆盖,降低群众获取、理解考试招生政策信息的成本和难度。多种渠道为群众答疑解惑,设立专门网络咨询组、现场咨询组,设立信访咨询服务站,多途径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考生,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做到让群众更加满意。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