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3-05 来源:网友投稿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实现共同富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和重点问题。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重点在农村。******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缺少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必须筑牢农业现代化的经济基础,以乡村振兴补上农村共同富裕的短板,推动农村共同富裕。

一、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

.农村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行动指引。农村共同富裕目标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乡村振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发展战略,是迈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截至年,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亿农村人口期盼着富裕的美好生活,乡村振兴也将这一期盼作为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必须以共同富裕为重要指引和终极目标。一方面,农村共同富裕在发展中探索实现机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另一方面,农村共同富裕也是衡量乡村振兴成果的重要标准。

.乡村振兴是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对促进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是通向共同富裕最高理想的必然选择。当前,农村相比城市劳动生产率较低,导致农民收入低,整体经济发展落后,经济增长往往难以惠及低收入人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有利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小城乡区域差异,扩大低收入者的就业、增加提高收入的机会,实现益贫式增长,从而推动农村共同富裕。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共同富裕必须在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完成,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差距、工农关系则是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以乡村振兴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远景目标的必要条件。

.农村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无论是乡村振兴战略还是共同富裕远大理想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体现。乡村振兴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和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富裕,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精准扶贫和强化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等。二者都致力于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和社会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此处隐藏4174字,下载后查看---

三、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路径

.打通城乡要素壁垒。第一,改革户籍制度、强化人才供给。要逐步降低公共服务与户籍制度的捆绑程度,放开落户政策,推进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纵深流动,让迁移到城市的居民实现身份由农民到市民的实际转换,落实其享受现代化公共服务的权利。推动城乡人才共享,加快乡村人才培育,引导技能人才实现自我价值。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建立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发展基地,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培育农业技术人才;此外,在农村地区营造尊重、关心、爱护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充分激发人才的活力与创造力。第二,健全土地制度,尤其是土地流转制度。从立法源头上规范流转秩序,对进入转让市场的主体实行资格审查,充分考虑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合法利益。此外,从产权制度角度入手,将“三权分置”模式更加具体化,明晰土地归属问题,做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登记并颁发证件,保障土地产权清晰明确。第三,推动资本下乡。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首先要满足资本的获利需求,合理发挥资本下乡的优势,开展多样性农业经营模式。切实将下乡资本引入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展开多种经营模式,激活农村资本市场。其次是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农村人口数量众多的背景下,发展乡村产业更加需要回应农民的需求,使农民的权益落到实处。

.重构产业发展格局。第一,改革生产方式。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更应顺应时代潮流,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培育能引领农业发展风向的龙头企业。此外,融入现代工业的经营管理办法,采取集约化经营和大规模集群化布局,在兼顾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建设起高效的产业网络,切实促进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环境、产业体系的协同发展。第二,推动产业融合。打造高能级的产业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高质量发展视野下,应打造集供需、配置和消费为一体的高能级产业体系,立足乡村的实际情况,充分融入现代科技的力量,促进各种资源在农村地区的融合与优化。促进乡村产业上下游的分工与合作,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不断调整乡村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调整乡村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强化城乡第一、二、三产业的大融合,打造特色品牌,提高农村产品供给的种类和质量、生产效率和效益。第三,缓解农户与经营主体关系。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下,鼓励多元化经营,采取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农民的信任和合作意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农户主体通过股份合作、要素分配等环节,切实加入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加强农户与其他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形成村集体、企业、农户有机统一的联合体。

.强化保障政策兜底。第一,切实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乡村的高品质生活是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表现,要开展居住环境整治,通过厕所革命、村湾环境整治等工作,改善乡村生活环境与风貌。要多维应用智能化场景,建立“互联网+党建”“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服务”等智慧平台,探索一条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数字化、智能化道路,提高生活品质,推动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第二,帮助农村低收入群体提高收入。针对大量低收入人口,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农村地区增收潜力,找寻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蛋糕,提高农村收入总体水平;另一方面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要构建多层次的劳动保护体系,加大直接补贴的力度,提高农民的工资待遇和其他福利,有针对性地对低收入人群进行差异化帮扶和开发性帮扶,在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增加其就业机会,提高其劳动收入。第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农村人口中的特殊人群,如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要加强关爱服务,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还应发展农村普惠性福利政策和救助体系,从形式上的城乡统一向实质性的普惠服务发展。

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渐进性和长期性的特征,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艰巨性,在深入把握农村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的同时,尊重地域差异,循序渐进地从实践中探索典型模式,提炼路径创新,以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