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涵义

更新时间:2023-05 来源:网友投稿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显著标志,既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是世界各民族向往实现的理想愿景。资产阶级学者基于其阶级立场,从唯心主义视角将现代文明成果的创造归功于资产阶级,抛出所谓的资本主义便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的历史终结论。马克思并未直接使用“现代化”这一概念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剖析,但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却蕴含着丰富的现代化思想。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现代文明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物质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一系列变革的结果,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会使资本主义现代化逐渐暴露出难以克服的历史局限性,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并非普适的现代化模式,各个国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现代化模式。马克思对人类现代化模式多元论的判断,为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是实施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安排的基本依据。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历史的根本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现出历史主体和历史发展的统一以及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其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式现代化既注重实现物质的全面丰富,又注重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特点。再次,要素与整体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表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才能真正把握其内在的运行规律。不难看出,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观、方法论上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中国式现代化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科学指引。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此处隐藏848字,下载后查看---

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近代以来,中国被动卷入西方国家主导的现代化体系中,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被迫开启了现代化的探索之路。从林则徐放眼看世界到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做了多种尝试图存求强,但都以失败告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引导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强国之路。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奋斗步伐便开始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历程同频共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基本的政治前提和社会条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中国确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年,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同时对“两步走”设想作了解读,丰富了现代化的内容,表明党在现代化的建设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打破了西方在现代化道路问题的长期的话语垄断。随后,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具体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党的大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本质要求、发展过程、价值取向和实现路径。这不仅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新的内涵,在理论上获得了新突破,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而且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典范。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逻辑

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关键是精准把握“中国式”的文化基因。中国式现代化的产生不是突然出现的“飞来峰”,而是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合”思想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它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逻辑的起点。所谓“和合”,指的是和而不同、和合包容、和合共生。“和合”既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也是一种包容、一种和谐。它既尊重事物之间矛盾性和多样性,又强调寻求事物之间的“和”,通过求同存异形成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坚持“和合”思想,就是主张通过协调“不同”,从而达到和谐统一。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强调坚持胸怀天下,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从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又强调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不仅意味着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同时也意味着抛弃冷战思维,以文明互鉴化解文明冲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此外,孔子主张的“天人合一”“公文公众号子和而不同”思想,孟子的“人和”思想,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以及后世学者提出的“美美与共”等诸多理念,都传承着几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式现代化发生发展、丰富完善的重要思想资源,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理念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并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