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项综合性理论创新工程,涉及马克思主义作用空间、时间变化和各种关系协调,需要多方面条件支撑,历史基础、群众基础是其中两个重要方面。D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群众基础是什么,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内在规律的认识。
人民群众的理论诉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永恒动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自觉的历史过程,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目标取决于时代、实践和人民的理论需要。D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D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来自人民是指理论的渊源,为了人民是指理论的取向,造福人民是指理论的归宿。人民群众的理论诉求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是顺应人民理论诉求、满足人民理论需要的过程。
人民是实践的主体,人民实践要发挥改造世界、创造历史的作用,实现预期的实践目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缺少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只能是盲目的实践,甚至步入误区,导致历史发展的曲折。人民群众的实践是D的路线方针政策向实践的转化,基于科学理论指导才能准确把握D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髓和实践要求,将D的正确主张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同时,人民群众改造世界、创造历史的实践,是人民的集体意志和联合行动,是各方力量的凝聚,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才能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凝聚各方力量、形成集体行动,使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由“独唱”变成“合唱”。人民主体性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衡量社会历史进步的尺度,人民主体性的发挥建立在科学理论指导基础之上。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参与国家治理既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彰显人民国家主体地位的需要。人民基于全面覆盖、有机衔接的当家作主制度体系,通过多样畅通的民主渠道,有序参与国家治理的实践,同样需要科学理论指导。基于科学理论,人民才能生成主体意识,准确把握国家治理体系的构成、特征、功能与发展态势,提升参与国家治理的能力和治理水平,从而有效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重大决策,发挥人民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全体人民的期待和诉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并非单纯的物质生活富裕。D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精神富有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缺少理论涵养难有精神富有可言。创造人民群众理解、认同的理论是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富裕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此处隐藏6899字,下载后查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否符合国情、适应实践的需要,能否指导实践、发挥改造世界的作用,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去检验,人民群众的实践体验、实践感受和实践效果,是评价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尺度。评价是一种具有强烈主观性的价值判断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个群体都自觉或不自觉从自身需要、利益或经验出发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直接受到个人、群体偏好、利益、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与客观实际存在一定距离,影响评价的信度和价值。就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评价而言,既要关注个体、群体的实践感受,更要关注社会整体的实践感受,特别是要结合实践效果进行评价;既要关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个人、群体生存发展的意义,更要认清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意义;既要关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下意义,更要关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未来意义,看其是否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既要关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具体观点,更要揭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评价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尺度,才能准确判断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效果。
事实最有说服力,人民群众是最讲究实际的。“D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通过实践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成为现实。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人民群众实践所带来的改造世界、改变世界的效果,使人民群众能直接感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魅力,增进对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同。在此基础上,人民群众可由理论的接受者和实践者,变成理论的诠释者和传播者。人民群众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诠释和传播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有利于减少传播过程的中间环节,增强传播效果。
人民群众的实践检验和评价,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走向深入,促进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通过实践检验和评价,既可认清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独特优势,也可明晰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创新和拓展。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无止境的,原有的问题解决了,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演进,新的问题又将出现,需要继续进行探索和创新,实践的反复性决定评价的持续性,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而言,人民群众的评价既是理论创新的终点,又是理论创新的起点,由此促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的延续性。
人民群众的实践评价使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经受了检验,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力量。
总之,人民群众的理论诉求、实践智慧、文化积累和实践评价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的作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群众基础,体现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主体自觉和主体担当,人民群众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力量。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群众基础,要求人民群众清醒认识自身的主体地位,强化实践活动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更多实践经验、实践智慧。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群众基础,要求理论工作者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诉求、深入人民实践、尊重人民创造、升华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并通过广泛的社会传播,成为人民的行动指南和实践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