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针对领导干部首次系统提出了“政治三力”。此后,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等多个重要场合持续强调“政治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可见提高“政治三力”的主体由“关键少数”扩大为“绝大多数”。对“政治三力”进行理论探析,考察其在政治实践中的运行逻辑,有利于进一步厘清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员干部提高“政治三力”的实践路径。
一、提高党员干部“政治三力”的基本动因
(一)提高党员干部“政治三力”是党和国家统筹“两个大局”的客观要求。“政治三力”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本质上来自于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发展。从时间的角度看,要注意把握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从空间的角度看,要准确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对此,应该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判断出发,把握“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关系,这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三力”的关键动因。当前,世界进人新的动荡变革期,党在治国理政中面临着新的风险挑战,要求党员干部根据国内外环境的新形势、新变化,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续锤炼和提高政治能力,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掌握主动。(二)提高党员干部“政治三力”是全面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必然要求。“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从党组织这个整体来看,其政治能力的提高既依靠每一名党员干部个体政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需要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个层面系统推进。一方面,每名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是党组织政治功能的个体体现;另一方面,党组织政治功能需要党员干部作为最小单元的个体来承载,具体要求就是每名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三力”。从整体上看,党员干部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更加自觉主动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而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
(三)提高党员干部“政治三力”是全面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本领的具体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承担着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责任,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决定着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对于党员干部应具备的素质能力,总书记先后提出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重要论述,同时特别强调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具体到每名党员干部,就是必须不断提高“政治三力”,这既是加强党员干部能力建设的最新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此处隐藏1662字,下载后查看---
(三)提高政治执行力的内涵。政治执行力是“政治三力”的根本。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的效果最终要通过政治执行力来体现。党员干部提高政治执行力,就是要经常同党中央精神对标对表、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三、提高党员干部“政治三力”的路径分析
(一)发挥制度优势。应对各种风险考验和重大挑战,根本上还是要靠制度优势来应对,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制度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因此,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坚持”,首要的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政治三力”。
(二)强化组织培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广大党员干部要勇敢面对“四大考验”,坚决战胜“四种危险”,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培养锻造一支具有斗争精神、勇于自我革命的干部队伍。因此,我们要发挥好党组织的组织培育作用,使广大党员干部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自我革命,锤炼坚强党性,不断提高“政治三力”。
(三)把握内在要求。提高党员干部“政治三力”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本领。这要求党员干部要在坚定立场中提高政治判断力,在坚持融会贯通中提高政治领悟力,在坚决贯彻落实中提高政治执行力,在学思践悟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担当和本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