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公文审核把关“六要点”
政府机关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决策、部署工作、通报情况的重要载体。各级政府机关认真做好公文审核把关工作,对于准确反映和体现党委、政府决策精神,推动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具有重要意义。从当前省直部门报送省委、省政府制发公文的情况看,存在着起草文件质量差、审核把关不严谨、不遵守行文规则、会签程序不规范、重复发文数量多、文件公开不及时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政府机关公文审核把关工作,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作好文件审核把关的有关要求和《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改进公文审核把关工作。
一、切实提高文件质量。省直部门起草或代拟文件应稳妥慎重,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工作意图或部门工作意向。要深入调研论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既符合实际又能够解决问题的实招、硬招、新招。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也要符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政策措施表述严谨、准确无误,突出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发扬“短、实、新”的优良文风,提倡写短文,减少一般性论述,做到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宜短则短、意尽文止。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把关带动作用,负责审核把关的领导同志要在需要签批的文件上严格审核后再签字呈批,确保制发的文件严谨、准确、规范、精练。
二、严格遵守行文规则。一是切实提高请示报告质量。对请示、报告类公文,要坚持事先请示、事后及时报告。重大问题要提早请示,为省领导和上级机关预留充足的审核批复时间,决不能“边斩边奏”,甚至“先斩后奏”。重要情况要及时报告,决不能无故拖延,甚至隐瞒不报。请示应当一文一事,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请示内容附件齐全;报告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避免重点不突出,内容不具体、不深入、不翔实,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二是要严格落实依法行政的要求。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在报批前必须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并提出书面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在提交会议讨论前必须由公文审核机构进行前置审核。未经合法性审查、前置审核的,不得提交会议讨论、作出决策。三是自觉遵守行文规则。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报送公文,不能随意向领导同志报送公文,也不能多头报送、重复报送,要坚持归口上报。坚持逐级上报,一般不得越级上报,遇有重大紧急事项、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需要部门越级上报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
三、从严控制发文数量。一是严格执行政府年度发文计划。除了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的下发文件以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政策措施外,凡未列入年度发文计划的一般不以政府名义发文。二是严格控制文件升格现象。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确定发文规格,凡属于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一般由部门自行发文,确需要下级政府落实的具体工作事项,报经省政府同意后由部门向下级政府发文,文中注明“经省政府同意”。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由部门或部门联合发文能够解决的就不以省政府或办公厅名义发文,由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认真抓好工作落实。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发文。有的可用不编号的便函形式发文,有的可采用内部明电、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发文。凡是国家部委下发省直有关部门的公文,一般由省对口部门贯彻落实,如需要下级政府落实的,部门报省政府同意后向市政府下发,文中注明“经省政府同意”。严格控制将国家部委文件再变相转为省政府文件。要大力精简文件,减少数量,不断提高文件质量。
四、协商会签程序到位。起草文件内容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主办部门应及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力求达成一致。部门之间征求意见或会签文件时,除了主办部门另有时限要求外,一般应在七个工作日内回复。如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回复,有关部门应主动与主办部门沟通并商定回复时限及方式,逾期不回复视为无不同意见。部门之间有分歧的,主办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主动协商;协商后仍不能达成一致的,主办部门应列明各方理据,提出办理建议,会签后报省政府决定。坚决避免会签程序不到位、吸收意见不全面、职责分工不明确等现象。
---此处隐藏2107字,下载后查看---
六、强化公文业务培训。各级政府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公文处理队伍建设,从各方面给予关心、支持,为他们发展进步提供有利条件。要针对一些部门公文处理人员新人多、业务不熟悉等情况,采取按系统分部门或分片召开座谈会、举办公文业务培训班等方式,邀请公文处理方面经验丰富的专家、领导干部进行专题讲座。加大对政府机关文字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力度,切实提高办文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公文处理队伍,确保各级机关、各部门公文处理工作做到细致、精致、极致,从而不断提升各级机关、各部门公文处理工作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