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材料:努力增强历史思维

更新时间:2023-11 来源:网友投稿

历史思维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增强历史主动和坚定历史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坚定正确方向和提高工作能力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群体强调历史思维的重要性,明确表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同时也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出新要求,即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要具有历史思维、历史视野。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而历史思维又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素养。对此,本文从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历史思维的现实价值、原则遵循以及有效路径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力求给予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历史思维提供一些参考借鉴和有益启示。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历史思维的现实价值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主体力量,历史思维是衡量其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也是当前落实四史教育的客观要求,更能够彰显思政课思想和理论魅力的历史底蕴。

1.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历史思维是强化教师核心素养的必然所趋。高校思政课教学涉及多重学科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广泛,教学视角多维,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等。这就对教师核心素养提出较高要求。总书记从政治、情怀、思维、视野、自律和人格六个方面概括出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其中政治和情怀体现了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思维和视野体现了思政课教师的业务素养,自律和人格体现了思政课教师的师德素养。既明确了作为教师的一般素养,也明确了作为思政课教师的特殊素养。而历史思维是思政课教师业务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与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知识视野、历史视野紧密联系。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历史思维,才能更好地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更好地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才能开拓知识视野和历史视野,将中华文明史、斗争史、奋斗史、发展史、实践史作为讲述的历史维度。总体而言,历史思维能够为思政课教师创新思维和拓宽视野厚植历史底蕴,是强化教师核心素养的必然所趋。

2.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历史思维是落实四史教育的实然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学习和历史教育。在高校开展四史教育,不仅是落实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学习系列重要论述的重大举措,更是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而四史教育的贯彻落实需要思政课这一载体,更需要思政课教师这一主体,思政课教师要在思政课上讲授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四史史实、信念信仰、民族精神等内容,还要在课程中渗透正确的历史观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历史思维,尤其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历史宏观视野讲清楚热点问题的前世今生,运用历史思维方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而历史思维,就是在我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要到哪去这样一个时间维度上看问题、做事情,就是在看问题和做事情的过程中尊重史实,把握规律,总结经验,汲取智慧,不断形成历史思维的立场、视野和能力。因而,具有历史思维的思政课教师是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前提和基础,是落实四史教育的实然所求。

---此处隐藏5427字,下载后查看---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历史思维的有效路径

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历史思维是一项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徐徐推进的系统工程,教师要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为指引,将历史思维的增强贯穿于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之中、寓于理论培训和实践研修之中、置于主观榜样和客观要求之中。力求在课前与课后的连通、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主观与客观的结合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历史思维。

1.立足自身,在备课和反思中增强历史思维。思政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师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是亦教亦学,教学相长的过程。而备课和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课前准备充分与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堂课的精彩程度,课后反思深刻与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以后课程的精彩程度。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在备课和反思中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前与课后的连通中增强历史思维。其一,在独立自主的备课中增强历史思维。教师在立足本门课程的基础之上,根据教材中具体章节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在备课过程中寻找相关历史资料作为素材以增加具体问题阐释的历史维度。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在备课中搜集与专业相关的历史人物、事件等作为具体事例以达到阐释理论的目的。其二,在集体备课中增强历史思维。集体备课是互相学习优长的过程,教师通过新任职教师试讲、骨干教师讲示范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说课、教师间互相听课等集体备课形式,以积累历史素材,学习历史方法。在备课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注意丰富历史认识,提升历史素养。其三,在反思教学过程中增强历史思维。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案课件编写、课堂讲授、教学方法、课后作业等,教学反思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逐一反思,总结历史素材运用的实践经验,以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其四,在反思育人主题上增强历史思维。教师的教学反思应重点关注自身在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交往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历史思维现状,有意识地反思和检测自己历史思维的视野、立场和能力。在教学反思阶段,思政课教师要立足全局锻炼历史思维能力。

2.依托平台:通过培训与研修增强历史思维。理论培训和实践研修是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不仅能够开阔视野、促进成长,还能够积累素材、丰富资源,进而提升历史思维能力。思政课教师参与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研修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理论培训形式多样,可以通过线上形式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源等平台的周末理论大讲堂、青椒论坛、名师大家讲堂等,也可以通过线下形式依托教育部设立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和教学研修基地,有组织成规模地进行集体培训。理论培训重在提高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体现为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论解读、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等。思政课教师以理论培训为前提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利用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系列培训活动的开展这一契机,不断增强历史思维。实践研修往往结合线下形式的理论培训联合开展,依托教育部设立的实践研修基地,让思政课教师置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GCD人精神谱系的发源地,通过实践考察、亲自走访,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融入自己的血脉中。实践研修重在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尤其深入对中国GCD人精神谱系的理解,不断增强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理解,以增强历史思维。

3.学有方向:对标榜样和要求提升增强思维。榜样是在某一领域具有卓越贡献的人,能够起到示范作用。要求是对某一群体提出的特定条件,能够起到规范作用。榜样的树立可以从个人视角出发,选择你佩服并能影响你的人,要求的提出根据职业的需要,需要通过努力达到的标准。思政课教师既需要树立主观榜样,时时激发看齐意识,同时又要对标客观要求,时时倒逼自己,在主观与客观的结合中增强历史思维。一方面,教师要给自己树立学习榜样,即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领袖为榜样来学习他们运用历史思维的精髓要义和方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具有卓越成就的专家学者为榜样,他们既是理论研究的榜样,又是运用历史思维的典范。他们往往理论功底深厚、视角独特、论证严谨,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语言充满魅力。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而共同特质就是具有宏观的历史视野、深厚的历史底蕴,这需要思政课教师系统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给自己树立身边榜样。身边的榜样能为思政课教师提供现身说法,他们可以是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也可以是思维新颖、精力充沛的青年教师,他们在授课方式、授课技巧、授课内容、研究方式、研究能力等方面有可学习借鉴的地方,教师只要认为他们身上的某些优势是自己不具备的就可以视其为学习榜样。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听课、集体备课、交流讨教等方式学习其优势,而把这些优势归因后发现,身边榜样总是具有深厚的历史学养、深邃的历史眼光。总体而言,思政课教师要想达到客观要求,要想成为被学习的榜样,就要具有看齐意识,倒逼自己不断成长,以提升历史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