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国资国企系统改革的学习发言

更新时间:2024-11 来源:网友投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国资国企系统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对国资国企系统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国资国企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

(一)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为国资国企改革明确了方向,即要不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同时,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为国资国企改革设定了长远的目标,即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二)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国资国企来说,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只有不断创新,国有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处隐藏1948字,下载后查看---

(一)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按照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引导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例如,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投资,推动国有资本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推进国有企业的专业化重组和整合,优化企业的业务结构和资源配置。通过合并、收购、划转等方式,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国有企业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分类管理,根据企业的功能定位和业务特点,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和监管方式,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权限,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加强董事会建设,提高董事会的决策能力和监督能力,确保董事会对企业的战略规划、重大投资、薪酬分配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权。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现管理人员的能上能下、员工的能进能出。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建立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实现收入的能增能减。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三)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投入机制,确保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高。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加强企业的创新文化建设,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四)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的各个环节,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发展环境。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党建工作的成效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以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效。

同志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国资国企系统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强大的动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信心、勇于担当,积极推进国资国企系统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